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彼得宮/純 上

時間:2017-07-02 03:15:52來源:大公網

  號稱「俄羅斯凡爾賽宮」的彼得宮(Peterhof)位於聖彼得堡西南郊外三十公里,原本是沙皇的鄉村行宮,通過運河與波羅的海連接。從彼得大帝開始,歷代沙皇不斷裝修、增建,規模越來越大,漸成村落。此地以各色噴泉著稱。彼得擅長工程,不用水泵,依靠山地落差引水灌溉園地,提供噴泉源頭。如果說冬宮盡顯俄羅斯皇家風範,彼得宮就像充滿奇思妙想的童話世界了。

  早晨微雨。下車處的「低地花園」(Lower Garden)仿照法國古典宮苑的樣式,樹木都修剪成圓、方、三角的幾何形狀。小徑筆直,園地方正,視野開闊,與江南園林大異其趣。遠處金光閃閃的噴泉,皇家禮拜堂的金頂,運河上的木橋都歷歷在目。登上台階,首先參觀「大宮」(The Grand Palace)。這處按彼得大帝的女兒伊莉莎白女皇的指令裝修,體現了她的個人情趣。一樓大廳的油畫中有一幅記錄了她的相貌,面色紅潤,體格豐滿,不似貴族,倒像富農。

  小樓三層,房間三十間。走路經過接待大臣、客人的外殿,往裏走又參觀了沙皇的卧室、化妝間、私人餐廳等。儘管規模比冬宮小得多,裝修風格相似,大量使用金箔、鏡子、水晶吊燈。兩間「中國休息室」採用十八世紀流行於歐洲的所謂「中式」裝潢,牆紙彷彿清代白話小說中的人物插圖,壁櫥裏、小桌上擺瓷器,四周放宮燈,還有鑲嵌雲母石的四方太師椅,把房間擠得滿滿當當。床看起來很短。導遊解釋,這不是因為沙皇個子矮,而是因為當時歐洲人相信睡覺時上半身要墊高,如同坐在躺椅上入睡,才可促進血液流通,有益身體健康。還有一間「肖像屋」(The Picture Hall)展示旅俄意大利畫家羅塔里(Rotari)的三百六十多幅作品。畫中的女士形態、表情、衣着各不相同,但絕大多數只用了一個模特。

  從大宮拾級而下,經過彼得宮六十四個噴泉中最高的「大噴泉」(The Grand Cascade)。池中矗立大力士參孫(Samson)力搏雄獅的雕塑,慶祝俄國在海戰中戰勝瑞典海軍─瑞典皇室的標誌是獅子。兩位工作人員身穿十八世紀法式宮廷服裝,站在噴泉旁招徠遊客拍照。彼得宮的其他噴泉也各具特色。金屬製成的「橡樹」、「松樹」噴泉形態逼真,邊轉動邊噴水。幾處「遊戲噴泉」看來平淡無奇,卻暗藏玄機:踩中地上那個石塊才會啟動噴水。「棋盤」噴泉建在山坡上,背景是國際象棋的黑白棋盤,頂端有三條彩繪的所謂「中國龍」,五顏六色挺鮮艷,但背後有翅膀,是西方龍而不是中國龍,讓我想到《愛麗絲漫遊奇境》。

  下一站是行宮的「俄羅斯浴室」。浴室旁有當初彼得大帝常住的紅磚房一處。他身高兩米開外,魁梧健碩,卻不喜歡大房子,寧願住只有七個小間的紅磚房。浴室曾為患肺病的沙皇皇后提供「醫療盆浴」,分熱水、冷水和桑拿浴。浴盆呈橢圓形,非常深,得走下一段木台階才能入水。洗桑拿浴時,僕人將水澆到加熱後的鐵質炮彈上,製造蒸汽,還要用掃帚拍打沙皇和皇后全身。

  此地還有喝茶、梳妝、烹飪、進餐的大小房間。廚房中最醒目的是碩大的俄羅斯爐灶。三四米高,佔了一面牆。幾眼大灶連成一片,開膛可烤麵包、煮菜、燒水,頂部平坦,供老人、兒童搭鋪睡覺,因為這裏最暖和。還有一間煮茶間,除了必不可少的金屬水壺,有一男一女兩個僕人的雕像,面前還蹲着一隻貓。浴室外有個小小的「中國花園」,岩石、噴泉都是俄國人想像的中式,種了鬱金香等西洋花朵。

  在波羅的海邊徜徉,高高的杉樹林才冒出新綠。海水冷冽,海鷗盤旋。遠眺聖彼得堡不見高樓。歷史上,城裏的建築都不能超過冬宮的高度,當代的樓房也不能高於七層。最近某公司在西北郊區建了一座摩天大樓,引發了居民的極大不滿。看來彼得堡人在保留歷史風貌方面不遺餘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