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於香港出生。小時候,只知道英國管治香港,由英國派來的總督管理。最深刻的記憶是:每晚睡前看電視,最後的廣播時刻都會播出英國國歌(那年頭的電視節目並非二十四小時廣播)。在學校的課本,並沒有多說為何香港會由英國人管治。我的父母都是草根階層,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當然不會對我談歷史、說來源。
不過,八十年代初期,當我臨近十八歲之前,需要由父母陪同到政府部門換領成人身份證。我記得工作人員問我要登記什麼國籍,我自己不知如何回答,我父親便說:「中國籍。」我便唯唯諾諾地遵從父親的意思登記了。其實,那年頭與我年齡相若的同學,換領身份證都是登記英國籍的,滿以為這樣便可以成為英國人。其後我向父親查問,他說:「我們將來必定會回歸祖國,那麼現在便先登記中國籍吧。」至於我的其他同學,後來都只變成了「英國(海外)屬土公民」。拿着那個護照,雖說可以旅遊,但卻不會受到保護。
一九八四年,香港的中英劇團由杜國威及蔡錫昌聯合編寫了一齣新劇,名為《我係香港人》,以嬉笑怒罵的手法講述香港的歷史發展。劇末時一個年輕角色,遠赴外國留學,在學生晚會上要表演自己國家的文化特色,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於是便以普通話唱出:「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該角色覺得自己的根源實際上來自中國內地,於是便唱出了該歌曲。
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了,讓我們成為不折不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