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香港.香山.香緣/丘樹宏

時間:2017-07-01 03:16:06來源:大公網

  圖:如今的香港繁華璀璨 資料圖片

  香港,一個多麼美好的名字!

  無論是誰,一聽到這個名字,一定會怦然心動,也一定會去猜想,這麼美好的名字,一定也會有着一個美好的來歷吧?

  確實是這樣。只不過香港名字的來歷,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權威的說法,應該是「香港百科」上的記載了。

  「香港百科」條目上說:宋代以前,香港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關於「香港」地名的由來,有幾種說法:一、據說,「香港」當時只是指今天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村落。這座小村落靠近大海,村裏有一條小溪流注入大海,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港灣。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裏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這個詞來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用「香江」作為香港的別稱。二、香港的得名同香料有關。那時,香港這座小島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因為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出去的香料,品質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同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的人們所認可。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可後來,村裏人不肯種植了,皇帝便下令殺了村長,村民們四散逃走,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在香港逐漸消失了,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三、香港的得名同一個名叫香姑的女人有關。據說香姑是一個海盜頭目的妻子,丈夫死後,她繼續在這座小島上拉起人馬佔島為王,「香港」就是「香姑的港口」的意思。這種說法,看來有些離奇。儘管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今天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的稱呼,最後,到了上個世紀初,才成了被英國殖民主義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對於以上三種不同的說法,多數人贊同第二種,認為「香港」是因轉運香料而得名,不過,三四百年前鼎盛的製香、運香業,除了給香港留下一個芬芳的美名之外,到今天已經沒有其他什麼痕跡了。多數人贊同第二種說法,這是對的。首先,這種說法符合民間的風俗和習慣,因為沉香是吉祥的信物,它可以接通天地人三界;其次,沉香通過香港轉口,確實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是一個客觀的存在。只是,這一個歷史事實需要有所補白。

  在古代,今之香港、深圳、寶安、中山、珠海、澳門及東莞市本土都屬古代東莞縣範圍。東莞自古產沉香,所產之香為莞香,能沉於水底為上品,故稱「沉水香」,簡稱沉香。莞香樹,別名牙香樹、女兒香。據《中國樹木分類學》記載:牙香樹,別名女兒香、莞香(廣東東莞)。而古代東莞縣屬下的區域盛產莞香,因而,這些地區在唐宋以前已出現了與香有關的一系列地名,如:香山、香山場、香洲、香港、香港仔、香埠頭、香港圍等。有資料介紹:隋唐以前,東莞就是沉香的著名產地,每年有大批「莞香」進貢朝廷,或者作為與他國交往的名貴禮品。

  這些冠以「香」名的地名都印證了當年沉香種植採收、裝船運送以及進貢朝廷、出口國外的說法。因運香販香而聞名,石排灣這個港口便被外國人稱為「香港」,即「香的港口」,後來,「香港」更成為了整個海島的名稱。

  當時東莞縣屬下的香山島是莞香的主產地,香山因盛產沉香而名。南宋紹興二十二年(一一五二),香山地區從東莞縣獨立出來,名香山縣,地域包括了今天的中山、珠海和澳門等。行政體制是獨立出來了,而香山所產沉香,則未能獨立成名,一直依然以莞香之名代替和包含。直至近年,中山人才突然醒悟過來,開始為香山所產沉香正名,名曰「香山香」。今天,全中國的古沉香樹僅存八萬多棵,其中中山的五桂山就佔了四萬多棵;中山還新種植了六百多萬棵的沉香樹,擁有了全國最好的現代結香技術,沉香產業和沉香文化發展如火如荼、方興未艾。

  綜上所述,可見香港的名字是因香而生、因香而名的。而這個「香」,說到底應該是香山的香,是香山的沉香。這,就是香港與香山的淵源之所在,就是香山與香港的緣分之所在。

  因了這個「香」,香港與香山的情緣,猶如沉香一樣,嫋嫋娜娜,延綿不斷;芳香溢遠,心有靈犀;天地人間,根脈繁茂。

  香港與香山,一衣帶水,同文同脈。多少動人故事,在兩地發生;多少英雄兒女,在兩地成長。從孫中山,到李東海、鄭耀宗、郭炳湘、吳思遠、譚惠珠、蔡冠深,香山地區為香港培養了經濟、政治、文化各界豪傑;從先施百貨,到太古洋行、新鴻基、新華集團、雅居樂,香山人為香港做出了多少傑出貢獻;從霍英東建設內地第一間溫泉酒店,到投資辦企業、捐資興學建醫院、做公益慈善,多少香港人為香山地區的改革開放、繁榮發展鑄就了高高的豐碑……香港、香山,珠江、香江,以「香」的名義,以鹹淡水的身份,從襁褓相望、兩小無猜,到相親相愛、緊密無間,同舟共濟、共築輝煌。

  走過百年風雨滄桑,今天的香港已是晴空萬里、滿眼陽光。東方之珠,紫荊盛放;獅子山下,百舸遠航。而香山,則以偉人故里、經濟特區、特別行政區三個角色各自走出苦難、邁向遠方,如今是繁榮昌盛、鳥語花香。香港與香山啊,以「香」的名義,又探尋起「香」的水土人文,鈎沉起「香」的無限遐思,托舉起「香」的未來夢想。有詩云:維多利亞港!當你揚帆遠航,你是否還記得,那一片伶仃洋,那一條大珠江。香港啊香港!當你燈火輝煌,你是否還記得,那一座大香山,那一片土沉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