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患了失智症,且長期失禁。三、四年前母親為他申請了老人院,上星期收到可以選擇院舍的信。
當年的考慮,是不知道父親幾年後,病情會惡化到什麼程度。如果連下床都有困難,也實在別無他法。而今天的情況,託賴,比預期理想得多,父親可以慢行,仍然認到人,更知道林鄭月娥明天會接任特首。所以,我拒絕了老人院。
其實,有哪位老人家希望住老人院?如何讓老人家安享晚年,作為子女應該費一番心思。公營私營、有錢沒錢,都有很多配搭可以考慮。以我們家庭為例,幾個月前,我請了工人,減輕母親家務和照顧的負擔。如果有錢,更可以聘請專門受過照顧老人訓練的看護,本地和海外的都有。父親白天會到日間老人中心,跟其他公公婆婆一起過群體生活,不致鬱在家中悶悶不樂。這樣,每晚睡在自己的床上,也分外香甜。
也許,政府應該有政策鼓勵居家安老。我不懂具體政策,但想提供一個大方向:老人政策的着眼點,應更多放在照顧者身上,畢竟這份「工作」很困身、厭悶,壓力也大得難以想像,除了需要金錢,也需要一個窗口,呼吸外邊的空氣。像我的母親,幸好替父親申請了日間老人中心,現在有私人時間做喜歡的事,比起前幾年,心情舒坦得多。
只有這樣,才更有韌力面對照顧者的人生。
「風陵夜話」八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