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電影節與美食\楊勁松

時間:2017-06-27 03:16:04來源:大公網

  連續三天,我介紹了張家振、爾冬陞、江志強等三位香港電影人對內地新導演與新演員的幫助與扶持。香港回歸二十年,也是香港影人北上拓展市場的二十年。內地電影市場的博大,吸納與包容了香港電影工業的幾乎全部生產力。香港電影以合拍片的形式,延續了自我生命力。香港影人對內地新人的扶持,突破了區域與文化隔膜,不僅把內地作為香港電影的市場後花園,更把內地作為華語電影新力量的合夥人,其意義更為深遠。

  其實,這種大手牽小手的文化傳遞,早在一九九三年就開始了。那年,姜文導演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缺投資,香港電影人文雋為其奔波,最終促成了該片出世。最近,文雋六十大壽,姜文、葛優、馮小剛等內地影人同時出席,三雄難得聚首,表達的不僅有對文雋老師的敬仰,更有對香港電影業的尊敬。

  剛落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香港電影仍是華語商業電影的主力,影人相聚,美食成為媒介。時值盛夏,江南小龍蝦上市,到上海定西路上吃小龍蝦,成為影人相聚的接頭暗號,所以電影節又被戲稱為小龍蝦節。另外,耳光餛飩也是電影節影人宵夜的首選。以此四字命名,據說是餛飩好吃得被打耳光都不願意鬆口,今年有家電影公司活動竟然就搬到了這家門面不大的餛飩店。另外,天平路上的老吉士、番禺路上興圓苑,也是電影節首選本幫菜聚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