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約翰濟慈/羅富齊

時間:2017-06-24 03:16:10來源:大公網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英國出了許多出色的詩人,其中一位就是約翰濟慈(John Keats),其詩描寫景物美麗細緻,感情內斂而淡出,令人心領神會。濟慈一生貧困,父母於他年輕時就過世,由哥哥及姐姐照顧長大。他很早就表現出寫詩的天分,並且年紀輕輕已將維吉爾的「艾涅阿斯紀」翻譯成英詩。

  濟慈後來考上了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成為醫學生,家人及他本人都以為他會成為醫生,但是濟慈醉心於詩作,最後只好放棄修習醫科,成為詩人。一八一七年濟慈終於出品了第一本詩集,並且來年出版了著名的《恩底彌翁》。

  濟慈後來去到倫敦北面的漢普斯泰德(Hampstead)居住,遇上他一生至愛——年輕的芬妮布朗(Fanny Brawne)。芬妮仰慕濟慈的才華,而濟慈亦愛上芬妮的純真及美麗。郎才女貌,本來應該結為連理,奈何濟慈貧病交迫,無法交出聘禮,故此兩人無法成婚。貧病往往是創作的推動力,濟慈在這段時間反而創作了不少佳作,好像《夜鶯頌》及《致秋天》等。濟慈可能是因為照顧死於肺病的弟弟,而染上當年無藥可救的肺病。得病一年後的一八二一年,他死於意大利羅馬,結束了短暫的二十五年生命。據說,《燦亮之星》是濟慈最後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欣賞吧:

  「燦亮之星,願我像你一樣堅定。但不願高掛夜空獨自閃耀,恆久地睜眼,像大自然中耐心不眠的隱士,俯看來往的海潮環繞着人居的陸岸,施以純淨洗禮的神職般工作,也不願凝視雪的新面具輕輕飄落覆蓋群山和荒漠。不,我依然堅定,依然如故,頭枕佳人漸圓熟的乳房上,永遠體驗酥胸輕盈的起伏,永遠清醒於甜美的悸盪,依然,依然聽她溫柔的呼息,就此活着,或者暈迷死去。」

  詩篇裏充滿了浪漫,詩人利用恆久的夜星、孤獨的隱士及神聖的洗禮以表達了他對愛人堅定的愛,直到死去,我相信沒有哪一位女士不被其打動。濟慈可能在世的光陰不長,但是他的佳作撫慰着幾多代痴男怨女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