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李鍾嶽與秋瑾》激動人心\佛琳

時間:2017-06-22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秋瑾(後者)勸退大通學堂的學生

  早在四十年前成立的荃灣青年劇藝社(下稱荃青),是本地其中一個由社區熱心人士組成的業餘戲劇組織。在荃灣區——當年新建成的衛星城市,推動戲劇藝術,讓年輕人發揮才華,其創始成員貢獻良多。然而,就像不少業餘團體一樣,時光荏苒,劇社的生命力已不如前。螫伏多年,該劇社最近演出的新劇《李鍾嶽與秋瑾》,卻叫人眼前一亮,猶如濁世清泉。

  疏導民怨 愛國自強

  編劇蕭新泉引用了兩位清代真實的歷史人物寫成劇本。以往不少媒體都曾以鑑湖女俠秋瑾的事跡為題,以女性的角度出發,寫成愛國革命的忠義故事。蕭氏卻以李鍾嶽為主軸人物,將相同的史實搬上舞台,藉此探究官民矛盾的解決方法,並向清廉官吏作出敬意。

  故事先由李鍾嶽的兒子李江秋從旁引述,然後以直線敘述的方式,介紹李鍾嶽為人及其成官過程,然後直接進入他於浙江山陰縣為官,結識大通學堂其時的負責人秋瑾,以至最後監斬秋瑾,抱憾終生。

  編劇做了詳細的資料搜集,全劇都以真實的史跡作骨幹,不論是人物背景,或是仔細情節,例如末段秋瑾被斬前請求李鍾嶽不要將首級示眾,凡此種種,基本上都與史料相符。除了主線人物,大通學堂作為重要場景,最後八名學生一同就義,全部都屬於真實事件,並不遠離史實。另一方面,編劇亦以戲劇手法,為分場作出有機結構,令戲劇場面和衝突持續推進。人物方面,李鍾嶽與秋瑾及師爺陳孝忠,各自形成不同主旨的對手戲;李鍾嶽與富商、地主、村民和學生,亦有不同層面的群眾戲分。此起彼落的戲劇場面,令全劇的結構清晰,脈絡分明。

  節奏爽朗 演員出色

  除了忠於歷史,更重要是編劇對人物賦予了更明確的個性。李鍾嶽是不折不扣的清官,愛民如子,但同時尊奉朝廷。他知道清朝積弱,但也不贊成民眾胡亂革命。他一再強調應效法大禹治水的方法,不能只作堵塞,必須予以疏導。朝廷改善施政,下情上達;民間興辦實業,愛國自強。民怨自能解決,國家更見富強。編劇並不單方面偏向當權者或人民的任何一面,而是透過歷史人物的見解,對政治現實作出建議。

  作為一個業餘劇社,荃青於沙田大會堂文娛廳的小型場地,製作清裝歷史戲劇,顯然避重就輕,化繁為簡,更見心思。

  導演陳桂芬於簡潔的舞台上,有效利用僅有的台左、台右及高台正中的三個出入口,讓演員出入流暢自如。布景分作兩個級台,只配以一張酸枝椅作傢具。大部分演員或站或坐於舞台上,只有李鍾嶽間中坐於椅子。不論是衙門、書房,以至鄉村、學堂,都以人物為舞台主體,場景瞬間變化。場面調度方面,地主與村民、官兵與學生、母親與子女,各個分場都有不同氣勢,致令全劇約一小時二十分鐘,能在爽朗節奏之下完成。另外,全劇只由幕後擊鼓作配樂,具有傳統中國氣息。激動處,似有山雨欲來之感;肅殺處,更見淒厲頹然氣氛。

  是次演出,除了荃青本身的團員,亦有客席演員參與。郭穎東飾演李鍾嶽,一方面具儒雅之氣,另方面表現了親民和愛民的丹心柔腸,劇末時的進退兩難,頗能打動觀眾。勞敏心飾演秋瑾,具女中豪傑之風,舉手投足亦具英氣。大通學堂被查封之時,顧慮學生安危的感受,分寸掌握妥貼。荃青資深成員郭熾華飾演師爺陳孝忠,初期唯唯諾諾,其後表現善惡分明,對於角色的變化層次頗能深入研究,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荃灣青年劇藝社供圖,攝影:Maximilliam Cheng)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