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花開荼蘼/劉淑萍

時間:2017-06-17 03:15:51來源:大公網

  仲春的早晨,走出屋外,驚喜地發現亭台樓閣間鮮花競相開放,紅的燦爛,白的高雅,紫的嫵媚,黃的溫馨……可謂五彩繽紛瑰麗奪目。

  不料遭逢清明期間的幾場大雨,那些花兒紛紛凋謝了。慨然惋惜間,忽然憶起宋代王淇的《春暮遊小園》,詩曰:「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牆。」心下釋然。梅花零落,海棠新紅,花謝花開,原是自然規律,循環往復,也算來日可待。然詩中「荼蘼花事了」一句,卻仍讓人喟嘆。

  人們常認為荼蘼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蘇軾詩:「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任拙齋詩:「一年春事到荼蘼」。花開至荼蘼,意味着春天那些五色斑斕的花兒將不再繼續美麗,是頹廢和絕望的嘆息。還有人將荼蘼花開比喻為感情的終結,或喻女子的青春已逝,愛到荼蘼,寓意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因此荼蘼花語被認為是末路之美,位列花語中最具淒美故事背景的第一名。

  我不認識荼蘼花,知道這種花首先緣於《紅樓夢》。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寫麝月抽到一支花籤,「大家看上面一枝荼蘼花,題着『韶華勝極』四字,那邊寫着一句舊詩,道是『開到荼蘼花事了』。註雲『在席各飲三杯送春。』麝月問怎麼講,寶玉愁眉忙將籤藏了說:『咱們且吃酒。』說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數。」

  寶玉為何「愁眉」?為何藏籤?因為荼蘼花是春天最後的花,儘管「韶華勝極」,卻即將「花事了」,隱喻麝月是寶玉身邊最後的人。荼蘼花,白色有香氣,味苦,或喻紅樓夢中諸女子皆苦命之人。「花事了」更是一語雙關,襲人姓花,她出嫁時跟寶玉講,「你好歹把麝月留着。」可是最後寶玉做了和尚,離開了寶釵,也離開了麝月,這便是「花事了」,韶華指人的青春歲月,「勝極」必落,良辰美景就要結束,快樂時光總是短暫,寶玉看籤,覺得不吉利,這才藏起來不讓大家看。

  荼蘼花開還隱喻男女感情的終結。愛到荼蘼,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台灣偶像劇《荼蘼》寫楊丞琳飾演的鄭如薇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升職機會,如果抓住這個機會去上海工作,她和熱戀中的男友將開始痛苦的異地戀,二人的感情充滿變數,最終可能分道揚鑣;如果選擇留在台灣,她會像很多女孩一樣,成為平凡而勞碌的全職太太。是放棄愛情去上海為事業和夢想拚搏?還是為了愛情放棄事業理想?在人生的這道選擇題上,自己到底該何去何從?鄭如薇陷入了糾結之中。影片以平行時空的手法描述了兩種選擇可能會面臨的結局,給職場中的女孩以啟迪和思考。

  賦予荼蘼花開別樣寓意的是王菲演唱林夕作詞的《開到荼蘼》,歌曰:「……每一個人,傷心了就哭泣,餓了就要吃,相差大不過天地,有何刺激……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一個一個人,誰比誰美麗,誰比誰甜蜜,誰比誰容易,又有什麼了不起,每一個人,碰見所愛之人,卻心有餘悸。」這裏雖有對美麗之後即將到來衰敗的無盡遺憾,但仍有對美好的嚮往、追尋和拚盡全力的堅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