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說話之道/怡 人

時間:2017-06-16 03:16:03來源:大公網

  中國社會向來以禮儀之邦著稱,言行之禮是千百年來均受國人推崇的,時至今日,繁文縟節已然漸漸消逝,但語言的藝術卻仍舊適用於社會的各個層面之中。《說話之道》是由台灣著名主持人所編寫的語言藝術類書籍。對於文娛界的種種我本不以為意,但偶然間翻讀此書才發覺,原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俗語於每一個圈子都是有其成立的道理的。

  蔡康永在書的開篇這樣寫到:「嬰兒時期跟大家一樣學說話,上學後被迫着參加各種演講和辯論比賽,終於變得厭倦靠說話去換取名氣和特權,於是在大學就沉默寡言的埋頭看書談戀愛,研究所去了美國,開始隨時說英文的生活,漸漸體會不同語文其實蘊含不同的生活態度,然後呢,奇妙的命運,讓我變成一個必須常常在電視上說話的人,也得以和無數很會說話的高手交鋒,到了現在,也該是我報答所有教過我說話的人啦,我用這本書,分享心得,謝謝他們。」短短一段序語,簡述了他的生平歷程,又不着痕跡地盡顯其處處感恩,處世圓潤的性格,果然深諳「說話之道」。

  我也曾經以為,說話直率是一個美德,因為語言上的思考和修飾,都不免有阿諛之嫌,畢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坦誠一些,就會容易一些。這固然是沒有錯的,但入世越深,就越來越深刻地發現,所謂真誠並不能成為語言傷害的理由。回想我的曾經,其實「直率是美德」這樣的觀點背後,又何嘗不是隱藏了一個膨脹的自我呢?年輕時說話,只是想到遵守自己心中真誠的自我形象,而從沒有想過聽到我說話的對方的感受,甚至當對方因我的言語感到受傷時,我會認為是對方的氣量小,容不得我所謂的真誠。

  如今想來,這樣的邏輯真是自私極了。

  蔡康永的書中用四十篇短文搭配插圖,每篇的主人公都以對話為開始,而蔡康永則像案例分析一般拆解對話,指出對話間卡在了什麼地方,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去規避話語中的陷阱,以及簡單幾句話就能達到你的目的。如今翻讀,更加覺得他所寫下的說話之道,其實也是一種人生之道。讓我們思考在真誠之餘,如何在語言中包含對他人的關懷與溫暖。誠然,一味追求所謂說話的藝術就容易有刻意奉承的嫌疑;但是,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表達自己的看法,不是更應該追求的嗎?我想,人生中,當我時時刻刻把對方的感受放在我的心上,才能更好地達到我說話的目的吧。畢竟,很多時候,我的意見並不比對方的感受更重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