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方寸之間鐫家國情懷

時間:2017-06-16 03:15:59來源:大公網

  圖:金石書畫家汪東明及其創作的「曾氏家訓家規系列印」部分作品 大公報記者姚進攝

  為創作「曾氏家訓家規系列印」作品,金石書畫家汪東明用了五年多的時間,鐫刻了二百零五方印章原石及十一個專題印屏,於二○一六年十一月,在曾國藩故里湖南雙峰縣富厚堂展出。回首近二千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創作,汪東明向記者感言:「這不是在刻一方方普通的印章,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學習歷程,從曾國藩的家信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中華家文化的精深博大和曾文正公的家國情懷,能用篆刻這種古老藝術記錄和傳承這一精神,我感到十分榮幸和責任重大。」

  大公報記者 姚 進

  四十七歲的汪東明,身材瘦長,言語溫和,頗具儒雅之風。談起創作「曾氏家訓家規系列印」的初衷,汪東明表示,作為一個湖南人,他對湖南先賢曾國藩素來崇仰。早自二○一二年起,他就一直有創作一套曾國藩家訓家規系列篆刻作品的想法,並開始做這方面的案頭準備工作。

  用五年刻「曾氏家訓」

  曾國藩,「晚清中興第一名臣」,仁慈而嚴正,是子弟的楷模,他一生戎馬倥偬,但對子女,對家庭的教育卻從未放鬆過,前後寫了一千五百餘封家書,事無巨細,敦敦教誨,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他獨特且樸實的治家育人理念。去年底,在曾國藩誕辰二○五周年到來之際,汪東明基本完成了該系列印作品的創作。

  汪東明花費大量時間,通讀了曾國藩的生平傳記、家書、日記等,做了數萬字的讀書筆記,才將曾國藩這幾百萬字的書信日記內容,精煉成二百多個條目。第二步,才是將這些文字條目鐫刻成金石印章,此時,篆字結體、章法安排、刀法風格等藝術創作要素,就佔據了他的主要精力。

  「八本、八字訣、三不信、三致祥、君子八德、進德修業、不留財產給子孫、治家貴嚴、孝字治家、兄弟和睦為第一、耕讀傳家、讀書明理、勤儉孝友、有志、有識、有恆……」這些曾國藩的家訓、家規,通過艱辛的創作,在汪東明手中都成了一枚枚精美的印章,印章的邊款總計近一萬字,都是對家訓、家規印文內容的詳細註釋,為了讀者識別方便,邊款均以行楷刻成,刀口清晰、字跡工整,即使不認識篆書篆印的讀者也可以輕鬆通過對邊款的解讀而看懂印文的內容,加深對曾國藩家訓、家規的理解。

  去年十一月九日,「曾國藩家訓家規系列印」首次在湖南曾國藩故里富厚堂公開完整展出,二百零五枚色彩斑斕、溫潤可人的名石印章,鮮紅的印拓和黑白分明的邊款,立刻吸引了觀眾眼球,展覽歷時半月,觀展者絡繹不絕。

  傳承中華文化薪火

  著名作家、海內外研究曾國藩第一人唐浩明一直十分支持曾國藩家訓家規系列印的創作,他稱讚道:「用篆刻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來宣揚曾國藩家訓家規係國內首創,實乃大功德一件。」並欣然題字鼓勵。

  公開展出後,「曾國藩家訓家規系列印」創作仍未完結,汪東明透露,他下一步還會不斷補充和完善這一系列印,並對其中不太滿意的作品予以重刻,他介紹說,預計整個系列將有作品四百方左右,這個工作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然後進一步梳理分類,最後挑選一百方左右作品結集公開出版發行,用一本內容翔實,古意盎然的精美圖書向世人展示曾國藩家訓的精華內容,啟迪人生智慧。

  繼曾國藩故居首展後,今年五月,「中國好傳統,湖湘好家風」之「曾國藩家訓家規」汪東明金石書畫全國巡展在常德舉行,第三站郴州第四站長沙也已進入籌備階段。

  面對外界的讚譽與鼓勵,汪東明表示:「我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既要傳承和發揚光大,更要薪火相傳,澤被後人。」

  抗戰城磚銘民族魂

  兩塊經歷過長沙文夕大火、三次長沙會戰的長沙天心閣古城牆磚,由汪東明珍藏二十年後,二○一五年他將其鏤刻成巨型印章「民族魂」和「一寸山河一寸血」,用以銘刻那段難以磨滅的長沙抗戰史。同年八月,為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其中「民族魂」巨印由九三學社湖南省委捐贈給內地最大的民間博物館——建川博物館珍藏。

  說起這兩塊古城磚的來歷,汪東明向記者介紹,那還是二十多年前,抗戰勝利五十周年之際,他在走訪長沙城內抗戰遺跡過程中,家住長沙天心閣附近的市民劉大爺將自己當年從戰火廢墟中撿回的兩塊老城磚送給了汪東明。

  時光荏苒二十年過去,其間汪東明幾次搬家,卻始終丟不下這二方城磚。「它不只是城磚,它還見證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的那段歷史。」

  二○一五年,恰逢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汪東明想起他收藏的那兩塊經歷了硝煙與戰火的古城磚,突然靈感閃現,「如果以抗戰城磚,刻一方巨印,表現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肯定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作品。」他思量許久,最後以「民族魂」、「一寸山河一寸血」為題開始創作。

  汪東明向記者介紹,「民族魂」印採取漢將軍印的刻法,刀法鏗鏘有力,字體筆畫間有刀劍撞擊的視覺衝擊感,邊緣呈現的齒狀,彷彿浴火重生,儼然使人想起那個刀光劍影、戰火紛紛的歲月。而「一寸山河一寸血」印,則重在線條表現,給人以歷史滄桑感。

  篆刻作品一般較小,大都在方寸之間,大規格的篆刻很少見,而且這兩方城磚是明朝時期燒製的,硬度非常高,耗時兩個月才最終完成。

  為了紀念那段刻骨銘心的抗戰歷史,汪東明將其中的「民族魂」巨印捐贈給中國最大的民間抗戰博物館——四川建川博物館。汪東明表示:「這兩方印陽剛氣非常足,能體現不屈的中華魂,這兩幅作品堪稱我藝術生涯裏最有意義的一次創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