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士(即出租車)在同類大城市而言,算不上是最方便和受歡迎的交通工具。只因為香港交通擠塞,的士在路上並不好走,司機的收入便不會太豐厚。由此而衍生的問題便是:詐騙乘客、濫收車資,又或對待乘客不周。不過,粵語俗話有雲「不可以一竹篙打一船人」,有不少司機仍然是待人有禮,令人賓至如歸。
最近我與太太要送岳丈看專科醫生,於是便從住家預約的士到市中心的醫務所。雖然並非繁忙時間,但路上仍然塞車,因此我與太太便在車廂內討論岳丈的病情。說不多久,司機搭訕說:「游泳其實對身體很好。我太太每天游泳兩小時,多年來從來沒生病。」雖然司機談吐溫文,但是對於這種搭訕,我只一笑置之。「你猜我幾歲?」司機續問。「大約六十歲吧。」我隨便回應。「七十五了。」司機笑着說,我真有些愕然。
從前我也遇過一些的士司機,喜歡向着乘客侃侃而談,並不理會乘客接受與否。可是眼前這位司機,卻實在地與乘客互動交流。我見到他的行車證件上有一些韓國文字,便好奇地問他原因。「我年輕時是海員,曾經到過韓國,在當地認識了一位女生。離開之後,我繼續給她寫信,年復一年,終於打動了她,與她結婚之後,她來港與我一起生活。」「你懂韓文嗎?怎樣與她通信和溝通?」我越來越好奇。「我寫中文字便可,韓國人全都懂得看漢字的。」就這樣,一段中韓姻緣便由此發生。下車後,我想我以後也不太抗拒與司機搭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