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琵琶:趙聰(前排右)與打擊樂:朱劍平,合演琵琶、打擊樂協奏曲《楚漢之戰》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中央民族樂團以兩場音樂會「泱泱國風」及「印象.又見國樂」五月亮相香港。首場公演前夕,中央民族樂團客席常任指揮陳燮陽及中央民族樂團二胡演奏家唐峰、中阮演奏家魏育茹、嗩吶演奏家牛建黨在香港演藝學院開展了四場大師班講座,把中央民族樂團的優質資源進行普及、傳承。多位演藝學院師生參加了這場國際性的交流盛會。
多首作品香港首演
首場演出晚上,中央民族樂團大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泱泱國風」在沙田大會堂演奏廳奏響。「泱泱國風」是中央民族樂團具有代表性的品牌音樂會之一,憑藉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達形式,以及祖國遼闊版圖「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文化面貌,在當今時代將中國的民族器樂深深扎根人民,讓觀眾能感受到強烈的文化魅力和時代風格。
音樂會的曲目都是經過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的精心安排:除了有王丹紅的《太陽頌》第四樂章和趙季平的《國風》作為開場與壓軸曲以外,多首作品都是香港首演,包括笛子演奏家王次恆創作並演奏的《夢家園》,王雲飛創作的《無極》由樂隊首席唐峰演奏,姜瑩創編自陝北民歌的《信天遊隨想》由中阮演奏家馮滿天與嗩吶演奏家牛建黨合演。劉星的《雲南回憶》第三樂章由中阮演奏家、樂隊隊長魏育茹擔任,琵琶演奏家趙聰創作並演奏的《絲路飛天》也一展風采。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專門為箜篌與樂隊譜寫的《清照情懷》更作世界首演,由箜篌演奏家吳琳演繹。中央民族樂團在客席常任指揮陳燮陽執棒下,成功演出了這些作品。陳燮陽也指揮了他親自改編給二胡、大提琴與樂隊的周傑倫流行名曲《菊花台》,由二胡演奏家段超與大提琴演奏家田維揚合演。
上半場首三位獨奏家都是樂團的資深演奏家。王次恆作曲並演奏的《夢家園》把江南竹笛的甜美音色與絲竹樂的流動融入在嶺南音樂的意境之中,他圓潤的笛聲秀麗如昔,親切動人的旋律與香港回歸祖國的主題絲絲入扣。魏育茹的中阮演奏十分沉穩,《雲南回憶》第三樂章在她手上早已超越了技術範疇,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然反應。唐峰演奏的《無極》音樂素材頗為新鮮,首尾兩段的「無窮動」十分貼題,慢板的旋律線條則彰顯了獨奏者的功力。吳琳把《清照情懷》的詩意用箜篌全然展現。
周傑倫的《菊花台》以民樂演奏,清爽怡人。段超與田維揚的二胡與大提琴一中一西,非常合拍。趙聰的《絲路飛天》與馮滿天、牛建黨合演《信天遊隨想》很受觀眾喜歡。
高潮迭起返場兩次
次場演出晚上,中央民族樂團音樂會版「印象.又見國樂」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上演。音樂會是源自中央民族樂團駐團作曲家姜瑩傾注幾年心血而創作,並由中國著名導演王潮歌導演的大型民族樂劇《印象國樂》與《又見國樂》,從這兩部劇碼中精選出純音樂會版本的演出。
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指出:「我們以台前幕後一百多人的規模,在國內以及海外演出一百多場。新編創的音樂也充滿了傳統風格,我們更努力地挖掘傳統,復原了多種失傳千年的唐代古樂器。這些五十多個品種,近百件敦煌壁畫中的古樂器被呈現在音樂舞台上,讓擁有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重現光芒,對優秀文化的傳播有着積極意義。」
當晚,在中央民族樂團駐團指揮劉沙執棒下,從《絲綢之路》開始,以豐富的音樂文化打開了觀眾心中的絕美遐想。《絲綢之路》近年成為海內外眾多樂團爭取演奏的曲目,在國家「一帶一路」的重大戰略與機遇下,成為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重要鑰匙。箜篌與樂隊《漁舟唱晚》,雙琵琶、打擊樂協奏曲《楚漢之戰》,簫、琵琶與樂隊《春江花月夜》,民族樂劇《印象國樂》組曲(《小鳥樂》、《前世今生》、《大麯》),中央民族樂團復原製作:敦煌樂器介紹,二胡與樂隊《二泉映月》,中阮、嗩吶與樂隊《信天遊隨想》,民族管弦樂《黃河》等作品悉數登場。
音樂會高潮迭起,直至最後返場了兩次,當《沂蒙山小調》響起時,指揮劉沙說:「我來自東方,我們都是中國人」,全場觀眾沸騰了,他們起立鼓掌表達自己對中央民族樂團演奏家們精湛技藝的敬意、喜愛與不捨。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二千五百人的觀眾席,門票全部售罄,一票難求。對此,席強表示:「以國家藝術院團的優質資源,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帶到香港,把同胞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親情感、文化自信心落實在香港,助力香港文化建設的提升,這是中央民族樂團的責任和工作。未來,中央民族樂團還要跟更多香港本土音樂文化結合起來,相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