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慢生活」的旅遊\凡心

時間:2017-06-03 03:15:58來源:大公網

  出遊一次不太容易。遊客想在有限的時間裏盡量多看景點,是人同此心。

  參團只能被動地跟從旅行社安排,未必能看到想看的景點,故多年來都以「自由行」雲遊。每次外遊,總是精神奕奕出發,歸來卻多是抱恙在身。

  原因是生怕不能把旅遊費最大利益化,過於貪心,日程安排過滿,箭弦緊繃。在異國他鄉,本就可能水土不服,加上勞逸不當,自就易感風寒,不適病倒了。

  這幾年出現了「慢生活」的概念,旅遊生活也宜適當放慢節奏。許多西方的中老年「自由行」客比我們想得開。他們的安排較寬鬆,上午只看一個景點,下午也只看一個景點,中間還要到咖啡店坐坐,喝杯啤酒,品杯咖啡。中午能回酒店的,便回去小寐片刻。這樣便保障了體力收支平衡,腦子清醒,所觀所想,也必有心思。

  受到啟發,我家這兩三年的旅遊便安排了「洗衣日」,每四五天便休息大半天或一天。這天可以洗洗涮涮,上網查找資料或翻查旅遊書,寫寫筆記,消化前幾天的活動,作實對景點的印象。

  這種把旅遊生活慢下來的處理,需要時間,也需要盤川,於年輕人不合。如我還年輕,也會對這種打打停停的旅遊方式不以為然。

  年輕意味着精力充沛,恢復神速。不管多累,只要倒下睡上一覺,第二天便又活力迸發。看到匆匆趕路、健步如飛的年輕「背包客」,好生羨慕,同時又生出惆悵:這種快節奏的旅遊方式,已與我漸行漸遠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