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馮珏:作伴香江影中追夢

時間:2017-06-03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馮珏身上滲透着知性的氣質\受訪者供圖

  在北京二環邊一處「鬧中獨靜」的辦公樓裏,馮珏淡着粉黛,閃動明眸,語調紓緩地向《大公報》回憶起自己給外祖父馮友蘭研磨鋪紙的童年記憶,敘說起母親宗璞至今仍筆耕不輟的文人故事,展望自己心中的華語影業藍圖,笑談家人和香港的不解之緣……言語間,流露着優雅知性;隨性與勤力這對看上去的矛盾體,成為馮珏最看重的關鍵詞。\張寶峰

  她,就是旗艦影業的掌門馮珏,一個生長於文藝大師家庭的別樣商賈。

  旗艦影業CEO

  四月的北京,空氣中已然透出幾許熱辣。不過,很快到來的暑期檔,才是電影人正面鏖戰的時候。旗艦影業今年也會有幾部投資的電影與觀眾見面,其中就包括《奇門遁甲》、《貪狼》等。

  去年六月,馮珏出任旗艦影業CEO,這也是繼CHINABYTE之後,馮珏又一次進入一家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往往能夠站在行業前沿,看到國外的發展和國內的機遇。」這次旗艦的國外大股東是華納兄弟,這個出品過《哈利波特》、《指環王》(港譯《魔戒》)等經典大片的影業巨頭無疑為馮珏提供了洞悉世界影壇風向的絕好潮頭。

  「華語片的發展空間依然很大,雖然近兩年內地票房增速放緩,儘管中國的出生率仍在下降,但未來十年,中國電影產業依然可以享受人口紅利。」馮珏話鋒一轉,但就電影製作本身,中國電影人還要加強向荷里活學習,那種高度工業化的製作流程,仍然是一部電影獲得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言語間,馮珏充滿對行業的洞見,而她此次執掌的旗艦也有足夠的底氣。除了持股49%的華納兄弟,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領導的財團控股51%,而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持有華人文化財團10%股份。這樣,旗艦便擁有內地、香港、美國三方優勢,這也讓外界對這家影壇新貴充滿期待。

  「未來,在華語電影市場,旗艦一定是有所企圖的。」馮珏微作莞爾,但出語極為堅定。「旗艦這般體量的公司,一定要去引領公眾的審美,而不會去迎合市場的口味。我們拿給公眾的作品一定會代表公司獨特的氣質,並能傳遞正面的價值觀。」

  外祖父哲學名家

  雖然電影亦屬文化範疇,但馮珏今天的站位依然令外界懷有不解:外祖父是哲學大師,母親是著名作家,父親蔡仲德是中國音樂美學史的開山之人,家學如此深厚,馮珏為何沒走上治學為文的道路呢?「哲學、音樂和文學都需要極高悟性,而我自認資質平平。」回答透着溫潤,語間絕無赧然,紓緩的口脗背後呈現平和的心。

  雖然沒能在長輩的道路上繼續追步,但家風習性的濡染卻是潤物無聲、深入骨髓的。「我的外祖父和父母,一生都是非常勤奮的人。」馮珏加重語氣說,外祖父八十歲才開始重寫《中國哲學史新編》,那是一套七卷本的大部頭,無論對人的體力還是腦力,都是非常大的挑戰。「事實上,差不多八十五歲之後,因為視力退化,外祖父就喪失了閱讀能力。但好在他的記憶力非常好,很多原著的索引,甚至作者、章節,他都能清晰記起,因此他的助手很容易就能幫他找到所需資料。」馮珏說,外祖父去世時是十一月份,《中國哲學史新編》則在當年五月完成。

  「母親也是一樣,一部《南渡記》,筆耕二十年。」馮珏說,母親剛開始創作《南渡記》的時候,寫作環境非常艱苦,她既要照顧年邁的外祖父,還要兼顧自己的工作。後來外祖父過世,母親自己又身染重病。不過這些都未能影響《南渡記》的寫作。「再到寫《北歸記》的時候,母親一側視力因視網膜反覆脫落已近失明,在無法閱讀的情況下,她只好讓助手複述前幾部作品,以確定故事情節和人物關係。」馮珏說,因為認同自己的事業,所以家中的長輩們都傾盡全力做到最好。

  母親也是金庸迷

  在外祖父和父母身上,馮珏看到了對自己所愛的堅持。九十年代初,社會上正興起一股「經濟熱」,性格活潑、喜歡闖蕩的馮珏也暗下決心,要學好經濟學,拚搏屬於自己的事業。於是在那一年報考大學時,馮珏「自作主張」,毅然選擇國際貿易專業。四年後,馮珏順利從北大畢業,於是便在搜狐、TOM、華納音樂,直至旗艦影業不斷弄潮。「一個人一定要盡全力去做自己相信應該做的事兒,儘管結果不一定如你所願,但最重要的是你先去付諸努力了。」

  十分巧合的是,無論是宗璞的文學路,還是馮珏的職場路,母女二人都與香港頗有淵源。一九四八年《大公報》刊登了宗璞的處女作《A.K.C》,自此一枚新星開啟了自己的文學之路。而今,馮珏所在的旗艦影業也有深厚的港資背景,此前她更在香港TOM公司工作八年之久。可以說,不經意間,母女兩人都跟香港結下了不解之緣。「香港人非常勤奮。」馮珏回憶說,在TOM工作的八年間,她的老闆周凱旋幾乎從不休假,晚上睡覺時間也很短,真是公司全年不打烊、個人全年不休息。「香港人堪稱勤奮認真的典範,周小姐也堪稱楷模,至今想來自己仍覺得十分受益。」

  讓宗璞、馮珏母女與香港結緣的還有大作家金庸。「我從小就非常喜歡金庸小說,母親在九十年代末重病休養期間,就基本看完了金庸的著作。有一次母親突然拿給我一本《倚天屠龍記》,看到內頁上金庸的親筆簽名時,我激動極了。」馮珏說,後來才知道,原來那一年金庸來北大做講座,母親也是受邀嘉賓之一,恰巧遇見金庸,便向他要了隨書的簽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