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元稹有五言詩詠「香毬」:「順俗唯團轉,居中莫動搖;愛君心不測,猶訝火長燒。」所指的正是唐代特製之鏤空纏枝團花紋掛鏈銀香球(見附圖),亦稱「熏球」和「香毬」。其巧妙設計,充分顯出唐代工藝師通透「同心圓」及機械力學的原理,使人驚訝。鏤空的圓罩好比上、下兩半球相扣合;裏面裝置近似「陀螺儀」。下半圓罩內,有兩個同心圓環和一焚香金盂,由內外兩環支架支承,皆以對稱的活軸相連。故兩個同心圓環繞着活軸怎樣隨香球滾動,香盂也能隨重心作用,永遠保持與地面平衡,盂面朝向上,絕不會翻側而使內盛的熏香灑出或火星外泄。元稹以那時的銀香球象徵自己怎樣順世俗而團轉滾動,內心仍堅定不移,情深不變,愛火長燃。
唐代「同心圓」香球的精妙結構,使人不禁聯想到《易經》所載:「同心之言,其臭(指所「嗅」香氣)如蘭。」元稹深明「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的人生道理。這些唐代小珍寶,甚難完全仿真。筆者曾先後於陝西省西安、扶風法門寺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等,看見唐代這類鏤空銀香球;花紋不一樣,但運作原理相同。據載,比較袖珍的銀香球,可繫衣袖中。難怪古人除了佩芝蘭,也能「馨香盈懷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