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紅色娘子軍》第二場劇照\中芭供圖
一別六載,中國國家芭蕾舞團(又稱中央芭蕾舞團,下簡稱「中芭」),將於六月初再度臨港演出,並分別在市區及新界的不同場地,上演浪漫芭蕾經典劇目《吉賽爾》及「芭蕾盛會」多個中外劇目選段的匯演專場。\劉玉華
據資料顯示,「中芭」曾於一九八七年及一九九八年在本港舞台搬演《吉賽爾》全劇。今趟再次公演此劇,讓觀眾有機會看到舞團新一批首席舞蹈員演繹男女主角浪漫哀怨愛情的表現力及他們扎實全面的舞技造詣。當然,眾多群舞和獨舞舞蹈員的實力,更倍增全劇現場氣氛的感染力,尤其是第二幕廿四位女舞者扮演幽靈在陰森的樹林中起舞的場景,既悽怨優美,又咄咄逼人,凝聚強大的藝術魅力。
《吉賽爾》哀怨動人
香港舞迷對《吉賽爾》應不會感到陌生。
這齣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芭蕾代表作,流傳迄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劇中農家少女吉賽爾對喬裝成農民的阿爾貝特伯爵,無怨無悔的堅貞情意,長久以來,觸動了觀眾的心弦。阿爾貝特雖早已跟公爵的女兒訂婚,吉賽爾卻單純地相信他是個能託付終身的情人。待揭發阿爾貝特貴族身份後,吉賽爾不堪打擊,身心遭受重創,整個人在瞬間崩潰,終含恨猝逝。
阿爾貝特悔不當初,入夜後到吉賽爾墓前悼念哀思,卻遇上叢林裏索命的幽靈。這些幽靈都是生前或因被心上人蒙騙,或在出嫁前夭亡的少女。她們冤魂不息,晚上若有人途經林野,眾幽靈便會群起迫令路過的人不停跳舞,直至力竭而死。
吉賽爾死後,也變成了幽靈,但她對阿爾貝特的愛始終如一。幽靈皇后勒令阿爾貝特徹夜跳舞,使他疲憊虛弱得差點喪命。吉賽爾挺身維護愛郎,懇求幽靈皇后讓她替代阿爾貝特起舞,企圖拖延時間。阿爾貝特因得到吉賽爾的幫助,沒有因精疲力盡而送命。長夜漫漫,黎明的鐘聲自遠處敲響,眾幽靈相繼退回墳地陰間;吉賽爾也必須跟阿爾貝特訣別。兩人依依不捨,阿爾貝特仍希望把吉賽爾留住;吉賽爾與曾辜負她一片真情的愛人作最後一回相擁後,便悄然地返回陰間,留下阿爾貝特獨自在晨曦中倍感悵惘悲慽。
「中芭」今回搬演的《吉賽爾》乃舞團二○一四年根據讓.科拉利和朱利葉斯.佩羅(Jean Coralli & Jules Perrot),及馬里烏斯.彼季帕(Marius Petipa)的編排,製作而成的復排版本,由馮英團長負責導演及製作。此劇六月三日及四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公演,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擔任現場伴奏。《吉賽爾》一劇將由兩組演員擔演男女主角:王啟敏與馬曉東(六月三日),曹舒慈和盛世東(六月四日,演員出場名單以當日實際情況為準)。
「芭蕾盛會」讓舞者顯身手
六月六日在沙田大會堂公演的「芭蕾盛會」共包括《古典女子四人舞》、《舞姬》選段—「幽靈王國」、《過年》選段—「仙鶴舞」、《唐.吉訶德》第三幕婚禮雙人舞及《黃河》。
《古典女子四人舞》(Pas de Quatre),一八四五年倫敦首演,原是編舞家朱利葉斯.佩羅(Jules Perrot)根據西薩.普尼(Cesare Pugni)的樂曲編排而成的短篇精品劇目。這齣長約十多分鐘的組舞作品,不含情節人物;首演時備受矚目,皆因它集合了當年四位「天后級」的浪漫時期女芭蕾舞明星同台演出。四大浪漫芭蕾舞星除在此舞開首和結尾的段落一同出場起舞外,各自會先後演出一段獨舞變奏(individual variation),展現她們優雅的手部姿態,靈巧利落的小跳動作、流麗順暢的跳躍舞步和飄逸輕盈的氣質。
將近一百年後(即一九四一年),英國著名舞蹈家安東.道林爵士(Anton Dolin)重新編排這個作品。「中芭」一九八三年更特意邀請年近八旬的道林爵士親自到北京,給舞團排演此劇目。
這也是「中芭」首次在香港舞台公演此舞。
另一齣古典舞劇《舞姬》,早已名聞中外,「中芭」剛於二○一六年九月在北京首演瑪卡洛娃(Natalia Makarova)版本的《舞姬》全劇。這趟選演劇中「幽靈王國」(Kingdom of the Shades)一場,當然是想凸顯舞團群舞舞蹈員的陣容及他們與男女主角配合,演出傳統經典劇目時的整體藝術水平。
《過年》(前稱作中國版《胡桃夾子》),乃「中芭」採用柴可夫斯基的舞劇配樂,進行再創作的自家品牌劇目,二○○○年首演,二○一○年經潤飾增刪後,推出修訂版本,加進多種中國元素及京味兒的風俗特色,呈現出別具中國民俗風情的場景。
「仙鶴舞」選自《過年》第一幕,用了《胡桃夾子》中大家耳熟能詳的「雪花圓舞曲」作配樂,首席舞蹈員、領舞和群舞舞蹈員的表演,歡愉祥和。「中芭」曾於二○○○年八月到港上演中國版《胡桃夾子》全劇,新版本的《過年》選場則是首度跟本地舞迷見面。
選自古典舞劇《唐.吉訶德》第三幕的壓軸婚禮華麗雙人舞(Grand Pas de Deux)最能讓首席舞蹈員和主要舞蹈員大展身手,炫耀高難度的舞技動作,激發觀眾情緒隨之高漲。「中芭」演出的選段乃雷里耶本排演的版本。
中國芭蕾《黃河》是陳澤美編排的短作,配樂取材自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並由殷承宗、儲望華等負責編曲,一九九九年北京首演。全舞包括多段男子組舞、女子組舞、雙人舞及群舞;昂揚奮進和抒情悠揚的樂韻配合多樣變化的列隊造型,交替地在舞台上展現,既氣勢如虹又深情無限。
沙田大會堂的演出,將由中國國家芭蕾舞團交響樂團現場伴奏,並請來著名鋼琴家兼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科教研室副教授譚小棠擔任鋼琴演奏《黃河協奏曲》。
六月八日在屯門大會堂公演的另一台中外芭蕾劇目選段匯演,節目安排如下:《大紅燈籠高高掛》序幕的「紅燈舞」、雙人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陽台雙人舞」、《紅色娘子軍》第二場、《過年》第二幕選段折子舞及《黃河》。
取材自蘇童小說《妻妾成群》,並根據張藝謀執導的同名電影改編,由陳其鋼擔任作曲,王新鵬、王媛媛負責編舞的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二○○一年首演。「中芭」曾於二○○二年訪港時公演此劇。今回選段上演序幕的「紅燈舞」及劇中三太太與戲曲演員趙雲的雙人舞。
家喻戶曉的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配上普羅哥菲耶夫撰寫的舞劇樂曲,早已成為不朽的經典。約翰.格蘭高(John Cranko)排演的版本,享譽國際舞壇,其中第一幕描述羅密歐於舞會上跟朱麗葉一見鍾情,及後他偷偷地爬進朱麗葉家的花園,期望能與心上人相會。湊巧朱麗葉正獨自在房間陽台上思念愛人,兩人相見便隨即共舞,互訴相思相愛的衷情。
「娘子軍」舉槍練舞
「中芭」一九九二年推出復排版本的《紅色娘子軍》,之後多次臨港公演全劇。這次搬演其中的第二場「幾天後的上午—紅色根據地廣場」。場景呈現軍民共同慶祝紅色娘子軍連的成立,劇中的洪常青、群眾分別表演大刀舞、眾娘子軍舞刀、拿槍操練舞、赤衛隊隊員五寸刀舞……等。瓊花歷盡艱辛來到廣場,受到眾人的歡迎與關懷,她憤然地控訴慘遭地主欺壓拷打的經歷。大家深表同情之餘,連長更即時答允讓瓊花參軍。瓊花接過長槍,無限感激,決心與娘子軍一同抗爭,推翻地主惡霸。
《過年》第二幕的選段將演出折子舞:「扇舞」、「絲綢舞」、「糖葫蘆」、「風箏舞」、「陀螺舞」及「瓷器舞」。舞蹈編排糅合中國文化元素和西方古典芭蕾舞劇音樂,柴可夫斯基的悠揚樂曲與多彩豐富的中國民俗風情,相互烘托出別具傳統中國新春佳節氣氛的場景,賞心悅目。此外,壓軸的《過年》「華麗雙人舞」,男女首席舞蹈員再次以優雅妙曼的舞姿,傾吐歡欣喜悅的情懷。
整台演出在《黃河》澎湃激情的樂曲鳴奏後結束。值得留意的是,屯門大會堂的匯演節目,將以錄音伴奏演出。
再者,「中芭」的眾多精英舞蹈員王啟敏、朱妍、張劍、曹舒慈、魯娜、馬曉東、盛世東、孫瑞辰等是次將傾巢而出,隨演出大隊抵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