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六月荔枝掛枝頭 資料圖片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為博紅顏一笑,玄宗不惜勞師動眾,千里送荔枝的事想必是家喻戶曉的。杜牧的這一詩作諷刺着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溺,卻也讓荔枝成了與千古美人掛鈎的南方名果。
荔枝品類繁多,妃子笑正是荔枝眾多品種中的一個,特點是果皮青紅,肉色如白蠟,果肉爽脆而清甜且果核細小,生產於廣東、四川、福建、台灣等地。
六月已至,市面上的水果攤檔上又開始擺上了各類鮮紅嬌嫩的荔枝。慶幸自己生在南方,年年夏日總能一嘗這一抹夏日艷紅的美味。東坡亦曾在《惠州一絕》中寫道:「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足見荔枝之味美,古來有讚。
但能被稱作妃子笑的荔枝,又怎會是凡品呢?自然是矜貴如妃子。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記載到:「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說的正是荔枝的保存難度之大。「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故事中也有體現,有傳為保證荔枝的新鮮,運送荔枝的將士需由採摘之時立即將荔枝冰鎮保鮮,後再不眠不休,快馬加鞭地送往長安,方不負皇恩,可博貴妃一笑。
而現代的保存方式,則一般採用低溫高濕的方法─即溫度在攝氏二至四度之間,濕度在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五之間。當然,也有部分商家會採用藥物防腐的方法,以化學藥物殺菌殺蟲,以延緩荔枝的變質速度。
在現代物流發達的今天,不僅是南方,北方的朋友也能一嘗荔枝的鮮甜,但多數需採用冰凍的方法保鮮後再空運,於荔枝的新鮮度而言,可謂是大打折扣的。但相比之貨物運輸尚不發達的過去,如今的光景已然是可喜可賀了。
過完了端午,吃過了糉子,買一筐荔枝來嘗鮮,何不快哉。但今年有所不同的是,趁着端午的小假期,一家人駕車來到荔枝園中,親手採摘荔枝。六月的荔枝正掛枝頭,紅中帶青,正正是妃子笑的品種。幫一把長梯,帶一把農剪,慢慢上爬,輕輕一剪,粒粒荔枝便落地入筐。折下一顆,剝開皮來,果真鮮嫩多汁。放入口中,沁心的清甜在味蕾中蔓延開來。
有此佳果相伴,果真是「不辭長作嶺南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