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蘇永康:人生浮沉感恩替代苦水

時間:2017-05-31 03:15:39來源:大公網

  圖:蘇永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大公報記者管樂攝

  蘇永康很健談。他毫不忌諱自己的年齡,自嘲「老來得子」,欣然分享歲月沉澱後的人生感悟,對於過往,無論順境逆境,都能侃侃而談,彷彿那些如過山車般的經歷已成雲淡風輕的故事。「上天給予我很多機會,讓我還能夠在這個圈子混下去,還有機會爬起來,還能夠再創事業高峰」,所以他常說「要心存感恩」。亦因懂得感恩,他成立永康國際慈善基金,十年間在內地建起五間愛心學校。時光如同一位雕刻師,把蘇永康打磨得更為立體清透。

  大公報記者 管 樂

  提起蘇永康,總會想到當年他那首橫掃香港樂壇各大獎項的《越吻越傷心》。這首來自他參演無綫電視劇集《妙手仁心》的插曲,將時年三十一歲的蘇永康推上事業高峰,而當時距離他一九八五年參加新秀歌唱比賽「橫空出道」已過去十三年。

  內地拍戲沉澱修煉

  然而,起落高低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蘇永康亦逃不過這個定律。二○○二年,他在台灣被爆涉毒,入獄強制勒戒十一天。次年,四年婚姻結束。涉毒、勒戒、婚變,再加之部分傳媒的「口誅筆伐」,令他的事業、生活頓跌谷底。

  「那段時間,好像我連在路上呼吸都是錯的。出事之後,家人也受到嚴重困擾。有段日子我媽媽連門都不敢出,即使去街市也要打車。」面對如此處境,蘇永康選擇了北上。「二○○四年到二○○六年,我在內地拍攝了一百三十多集電視劇,那段時間可以說是我的沉澱期。」

  處於人生低潮期,他看了很多佛經和佛學的書,從曾經犯過的錯誤中反省,明白人生的煩惱都源於貪念,學會老天給予什麼就接受什麼。「二○○七年,有人找我去台灣開復出演唱會,我跟媽媽講,她很平淡地說了一句話,你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結果,兩場演唱會爆滿,讓我有信心回來了。」

  二○一一年,由好友黃偉文填詞的《那誰》幫他重新站上了香港樂壇頒獎禮的舞台,捧獎捧到手軟。蘇永康用「完全沒想到」形容這場「逆轉勝」,在他看來,這首在Youtube上創下一個月逾四十萬次播放量的歌曲,實屬無心插柳,是「修來的福氣」。

  今年五月,蘇永康受邀參加「藝海流金.精彩江蘇」活動,與同行的港澳以及內地文化界人士交流心得感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他自謙仍是個「學生」,儘管頻繁地來內地演出、拍戲,但對風土民情等缺乏深層次的了解,還要多聽多看。「我始終覺得,做藝術的不能關在房內,要多出去走,多看看,眼界才能開闊,思路才能打開。」

  捐資建校低調行善

  談起二○○四至二○○六年在內地拍劇的那段日子,蘇永康自嘲是個「橫漂(橫店漂泊者)」。自我沉澱的同時,也讓他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的底層,貧富懸殊令他震驚。「在橫店經常看到有小朋友跑來賣過期的花生、飲料,我就問工作人員他們為何不上學,才知道是因為沒錢。」類似的經歷還有二○○五年到湖南。「我們開車離開了公路,再沒有一條平坦完整的道路,到了一個地方,那裏的人連鞋都沒有,牆壁也是破的。」面對難以置信的貧窮程度,他覺得儘管自己正處於事業低谷,可至少還能唱歌拍戲,但對於那些生活在窮鄉僻壤的人來說,卻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證。

  「既然我有能力就要去幫忙,應該要為社會做出些回饋。」二○○六年,蘇永康成立永康國際慈善基金,通過與香港慈善團體雁心會合作,資助湖南貧困山區,解決偏遠地區兒童失學問題。迄今建起的五間小學中,有三間以母親潘燕嫦命名,另外兩間以父親蘇才和現任太太馮翠珊命名。

  除了出資建校,蘇永康會實地視察環境。二○○八年初,湖南雪災,很多房屋都被大雪壓倒,「當時我在新加坡工作,立即打電話問有沒有學校倒塌,之後也去當地看過,證明建築安全。雁心會的義工建築師會定期監察。」

  在香港,蘇永康亦積極參與公益慈善活動。六月二日,他將和曾志偉等藝人、慈善團體等,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為成立一座安老院舉辦籌款晚會。據他透露,籌建的安老院將有十多個床位專門留給演藝界老人。雖然距晚會當天還有數日,但目前已籌得數百萬元。

  「我只是做了一點點。」在蘇永康看來,這些善舉不值得多說,低調行善到底。

  「首先做個善良的人」

  熱心公益的人,想必都有顆柔軟的內心。談起三月剛剛抱子,蘇永康的臉上仍掩飾不住初為人父的喜悅。

  五月十四日母親節當天,他在澳門舉辦演唱會,太太、兒子、母親和外母都有捧場。因為歌詞「有了你就算平凡卻最重要」,他特別選唱張國榮的《追》送給兒子。本想帶囝囝上台,怎料他從開場就一直哭到完場,只能將孩子留在後台。

  「我算是老來得子,所以非常珍惜跟他相處的時間。」蘇永康坦言:「我不想錯過他成長的每一刻。」

  兒子出生才兩個月,他已開始為日後的教育問題操心。「在家裏,我們要教的是禮貌,要尊敬老人,永遠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對於早前他希望兒子別學梁頌恆的言論惹來香港部分網民炮轟,蘇永康表示並不後悔。「我們的家庭不會出背祖忘宗、破壞社會的小孩。你不需要有宏大的事業、宏大的理想,你只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我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