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學習告別\凡心

時間:2017-05-28 03:15:53來源:大公網

  人出生,就會有死亡。這本再明白不過。但在大多中國人群中,「死」的話題諱莫如深。

  魯迅先生的《立論》裏有過精彩的描述:孩子生下來,若說出孩子的必然結局「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便要挨一頓打。

  自上學起,我們便學習了種種生存的道理,但沒有哪一科哪一篇課文教育如何面對死亡、如何向世界告別。

  在香港尤其如是。

  香港的教育和家長都強調小朋友要過得輕鬆。他們一廂情願希望小朋友接觸的是快樂與光明的世界,死亡被視如黑暗、陰冷的禁區。在這種社會環境成長的人,對死亡便自然會有恐懼、哀傷的心態。

  和出生一樣,「死亡」也該被深刻認識。當正常的死亡隨年歲迫近,人們才會以從容、坦然的心態去接受它。

  當然,像上述那位仁兄,在孩子剛臨人世時,在不適當的時間不適當的地點說了不適當的話,也的確欠揍。但針對孩子成長的心理特點,在適當的歲數,以適當的形式讓他們接觸死亡的課題,學習向世界告別的道理,是學校和家長的責任。

  對於成人,死亡話題更該不設防。在許多媒體中看到,越來越多開明的高齡老人已不忌諱面對死亡,在生前便積極主宰自己的身後事。如處理好名下的財產,向親友鄭重告別,吩咐家人放棄無效的搶救治療,選定了喪葬的方式……老人們用行動告訴世人:人是可以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