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千古滄桑觀音殿—故鄉風物誌/顏純鈎

時間:2017-05-19 03:15:58來源:大公網

  圖:福建晉江安海龍山寺/資料圖片

  故鄉安海是閩南古鎮,坐落在東海之濱,南邊是一個曲折的海灣,曾經是繁忙的港口,是宋代中國與外國通商的五大口岸之一。

  千年之後,港口淤塞,大船進不來,對外貿易慢慢沒落,到我懂事時,已經只有小輪船運送生活用品了。港灣邊上一條五里石橋,是宋代建築,溝通閩南幾個縣的商旅和民間往來。

  從海邊向北展開,整個古鎮像一幅巨大斗篷,灰撲撲鋪開在一個緩慢升起的山崗上。民房高低錯落,一條三里街是鄰近鄉鎮民眾生活的樞紐。小街向北,走到盡頭,便是一座千年古寺龍山寺。整個古鎮的布局便是龍山寺高踞山崗最高點,民居散布在斜坡上,一直伸延到最南端的五里橋。

  如此有氣勢的布局,就像一條巨龍,龍首龍山寺在北,龍尾五里橋在南,盤踞在閩南起伏的丘陵地帶。這當然只是千年後一個普通安海人的想像,但當年安海先民選擇在此地安頓,胼手胝足,建家立業,想來也有草莽中的智者,對山川形勢作過一番觀察和考究,然後經過千年的聚合集結,終成規模。

  如今龍山寺與五里橋都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北一南,守護安海。

  關於龍山寺的始建年代有多種說法,包括南朝、隋朝、唐朝,歷史都在千年上下。安海建鎮至今也只有千年,因此很難說先有寺或先有鎮,或許,這個鎮子就是和龍山寺一起從無到有生出來的。

  傳說當地原來有一棵樟樹,有人在樹邊擺攤售賣茶水,一個到東京進香的香客路過,因內急入廁,便將一個香袋掛在樹上,離開時竟忘記帶走。入夜樟樹無端大放異光,鄉人皆視為異相,此後在樹邊建起小屋,設供桌上香供奉。多年後天竺僧人一粒沙來到安平(安海古稱安平),其時樟樹已亭亭如蓋,樹幹粗大,夜放異光,僧人視為神木,便請工匠伐樹,製成三樣奇珍:一是一座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二是兩扇厚重木門,三是一個巨大木鼓,這三樣寶物,便是今日龍山寺的鎮寺之寶。

  千手千眼觀音像是木雕立像,頭戴花冠,冠上雕一佛像,冠周再雕眾多小佛首。觀音端莊垂目,雙手合十,後背與肩側成扇形展開一千零八隻手,手掌心各有一隻眼,手中各執法器,此所謂「千手千眼」,象徵觀音菩薩神通廣大,救苦救難。正因如此,安海人習俗敬拜觀音,也慣稱龍山寺為觀音殿,而寺的本名天竺寺和普現寺反倒少人知道。

  除了上述三樣鎮寺之寶,龍山寺正殿前的天井處,還有兩條蟠龍石柱。石柱以輝綠石雕成,這種石頭故鄉人稱為「青草石」,石頭偏墨綠色,質地密緻,表層似有油光,不像一般花崗石易碎,因此可以做一些需要細膩表達的石雕。

  蟠龍柱由整塊巨石透雕,左右對峙,兩條蟠龍繞柱蜿蜒,首下尾上,龍首在低處又昂然抬起,氣勢逼人。兩條龍各以龍爪擒住一磬一鼓,以細鐵條敲擊,磬鼓均現其聲。這兩條石雕蟠龍,是閩南石雕精品,被視為全國古剎四大龍柱之一。

  龍山寺現仍存有歷代書法家墨寶,宋朝朱熹題「普現殿」,宋宰相李文禎題、舉人柯琮璜書「鎮國佛」匾額,明朝書法家張瑞圖題「通身手眼」匾額,清代書法家莊俊元題前殿大門聯「為甚十二個時辰憎枷愛紐塵緣不斷,果然五百雙手眼拯溺扶危佛法無邊。」近代弘一法師題「紹隆佛種」匾額,當代書法家趙樸初題「龍山寺」匾額。朱熹和弘一法師均在安海居住活動過一段時間,他們與龍山寺合該有緣。

  據安海《龍山祖庭釋氏傳燈錄續輯》記載,清順治十年,龍山寺僧人肇善塑了一尊觀音像,準備到普陀山朝聖,不料船在海上遇風,失控漂流,幸而在台灣鹿港靠岸,於是就在當地留下,草創鹿港龍山寺。康熙二十五年,肇善率百餘名僧俗弟子,回安海龍山寺謁祖進香,迎觀音像,分靈台灣。至今台灣各地據說有四百五十座龍山寺。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筆者首訪台灣,即到台北龍山寺參觀,只見該寺格局布置都有如安海龍山寺,連兩條蟠龍石柱也一樣用青草石雕成,形態栩栩如生。走在龍山寺裏,身前身後都是鄉音,香客抽籤爻杯,口中唸唸有詞,那些大嫂阿嬸,着裝頭飾,看上去就像我們安海的鄰居,恍惚間疑心會有一兩個熟人突然叫我的小名。

  千年以來,龍山寺幾經破壞復修,香火卻從未中斷。明代嘉靖年間倭寇八次進犯安海,商議毀掉龍山寺,傳說其時寺內烏蜂擁出,雷電交加,倭寇嚇得跪地求饒。清順治年間,朝廷為對付鄭成功,強制實行海禁,沿海民眾被迫遷往內地,安海建築多被焚毀,只有龍山寺巍然獨存。

  「文革」年間,筆者有一次路過龍山寺,入寺瀏覽一轉,只見正殿佛像均無蹤影,佛像前的幃幔都散跌地上,供桌上香爐傾倒,一個孤零零的銅磬空對塵土飛揚的大殿。多年來筆者都以為那是紅衛兵作孽,近來才聽說,其實龍山寺在「文革」前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就被破壞了。工作組進駐寺裏,召集和尚尼姑開學習班,要求他們批判封建迷信,強迫他們用鋤頭砸毀佛像,更荒唐的是,工作組強行為和尚尼姑配對,勒令他們還俗結婚。

  經此折騰,龍山寺只剩一個空殼,工作組完成任務,揚長而去,留下龍山寺五內俱傷,形神幾喪。在民間生活泛政治化的年月,虔誠的百姓們,只好在自己家裏悄悄為觀音菩薩默禱祝福。

  改革開放以來,龍山寺很快又香火鼎盛,寺院復修一新,規模日漸擴大,那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又不知被從什麼地方請出來,讓遠近信眾膜拜。觀音像是怎樣躲過政治災劫的?沒有人知道。或許有大膽的住持,將她提前奉移到別的地方,或許龍山寺有一個秘道地下室,觀音像在裏面避過厄運。總之,千手千眼觀音菩薩歷盡劫波,歸來無恙,仍以她的慈悲善念,看顧兩岸萬千百姓。

  想起四、五歲年紀那時,大年初一清早,被老祖母喚起身,換上新衣新褲,迷迷糊糊跟在她身後,到龍山寺去上香。入門處四大金剛怒目下視塵寰,難免內心震懾,到了大殿,又見菩薩慈眉善目,即時身心泰然。之後陪祖母上香抽籤,自己又跟着磕頭如儀,寺內香煙繚繞,鞭炮聲在外頭此起彼落,年節上的喜氣在寺內瀰漫,人間天上同此福樂。

  拜過觀音菩薩,出寺後即有糕點吃,寺門外有攤販售賣土製玩具,祖母給我們兄弟買風車,一路轉着轉着轉回家。

  世上什麼東西最大?百姓的信念最大。如果觀音菩薩可以撫慰百姓的心靈,那麼不管是不是真有菩薩存在,她還是會存在。安海龍山寺的千年滄桑,揭示的也就是這麼一個簡單事理。既然如此,既然千年的風雨也不能摧毀她,那就讓她永遠站在龍山寺裏,以她的千手千眼,祛邪扶正,祈護人間平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