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醞釀一篇題目叫《知足者常樂》的文章時,恰巧看到四月十七日《大公園》副刊姚船先生的佳作《憧憬幸福》,最後一句是「知足常樂,幸福長伴」,這不僅引起我的共鳴,也讓我思索很久。
不過我想說的是住房問題,與姚先生的角度有別。幾年前,我們的許多老友從舊屋搬到新居,那是一片新建的現代化公寓,設施齊全,庭院花草繁茂,樹木蔥葱鬱鬱,環境也很理想。這些老友根據自己的喜好,精心地裝修了自己的房子,並添置了新傢具,有的古香古色,有的模仿歐式,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大為改善。
我們家住的仍是舊樓,上世紀九十年代所建。當時裝修房屋剛剛興起不久,人們對裝修沒什麼經驗,我們只請工人簡單刷了一下牆,鋪了一下地,添置了幾件普通傢具,連同保存尚好的舊傢具,就從兩間小屋搬到這一百二十平米三室兩廳兩衛的新居,當時感覺寬敞明亮,心情舒暢。但二十多年過去了,住房條件不斷更新,如今房子越蓋越現代,裝修越來越時尚,看到老友們的新居,我也曾經動過再搬家的念頭。
我和先生商量,他毫不猶豫地說,搬到這裏他已經很滿足了。終於有了一間書房,這是他幾十年來的願望。我們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居室,有了客廳、餐廳,雖然不大,但與過去和女兒三人同住一間屋,廚房、衛生間和鄰居共用相比,已是天壤之別。再往前想,我們的父母那一代,居住條件就更差,全家幾口人擠在一間屋裏,又睡覺又做飯,沒有自來水,寒冷的冬天也要到院子裏去打水。那時住的還是坐南朝北的老南房,俗話說南房是「冬不暖來夏不涼」,沒少受罪。而我們現在的住房是坐北朝南,即使冬天也充滿陽光,溫暖如春,我把它布置得簡潔、整齊、舒適、溫馨。想到這些,我被先生說服,打消了搬家的念頭。
居住條件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不止一次從電視裏看到記者採訪一些老科學家、老教授,他們至今仍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舊樓房裏,在狹窄的居室,老舊的書桌上,寫出不凡的著作,為國家作出卓越的貢獻。我想,他們不是沒有條件搬入新居,但他們勤儉了一輩子,一心撲在事業上,別無他求。比起他們,我們沒有多大貢獻,卻比他們住得寬敞舒適多了。
在現代社會裏,富者住豪宅確為事實,但並不為人稱道;平民百姓住舊樓或窄小的平房,政府正在出大力為他們改善居住條件。居住條件千差萬別,不能攀比。如果一定要比,就自己和自己比,現在和過去比,與那些別無所求的老科學家老教授們比,這樣我們就會永遠知足。知足者才會常樂,知足者才有幸福。古人雲: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所言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