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斯達華狄特(Nestawedjat)」的內棺木正從箱內取出/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古埃及人相信靈魂不滅,認為木乃伊可以完整保存遺體,幫助他們獲得永生。大英博物館館藏六具擁有一千八百年至三千年歷史的古埃及木乃伊、約兩百件珍貴文物已運抵香港科學館,將於六月二日「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永生傳說─透視古埃及文明」展覽正式呈現。
古埃及「永生傳說」
記者於昨日見證「內斯達華狄特(Nestawedjat)的木乃伊和內棺木」與「鳥賈霍(Wedjahor)的頂角錐石」的開箱過程,並由香港科學館館長(展品)陳淑文、大英博物館藏品保管助理Victoria Jessop介紹是次展覽。
「內斯達華狄特」是木乃伊主人生前的名字。名字對於古埃及人極其重要,因而在棺木、隨葬品中多刻有表示其名字的象形文字,據陳淑文介紹,考古學家結合這些信息,確定「內斯達華狄特」及其三個棺木,來自第二十五王朝(約公元前七百至六百八十年),並推測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據此解讀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宗教儀式等。
有意思的是,儘管「內斯達華狄特」保存完好,堪稱木乃伊中的典範作品─麻布厚達五厘米、裹屍布原本染上深粉紅色或紅色的植物染料,但外觀看來,並未能為死者提供太多線索,因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舊的X光技術下,一度被認作男性,而這一說法被最新發現推翻,證實她是一位婦人。
科技眼透視千年文明
特別的是,展覽還將配備最新電腦掃描技術和圖像軟件,以多媒體及互動展品呈現最新研究成果,用現代科技之眼透視千年歷史文明。「以前做研究,科學家可能需要解開層層包裹物料,拆散一個木乃伊,才可以看到裏面的情況,無法恢復原狀。但現在已有新的考古技術─電腦掃描成像,在獲得性別、人體結構、身體狀況、死因等資訊的同時,無需傷害木乃伊。」陳淑文說。
談及是次展覽參觀人次目標,陳淑文表示預計有二十五萬人,她提醒參觀者帶一件薄外套,因為此次展出文物特別,木乃伊屬於有機物質,科學館將會採取嚴格的文物保護措施─維持三十五至四十五的相對濕度,二十度左右的溫度以及穩定的光照強度。儘管木乃伊是文物,但畢竟是人的遺體,因此展區環境布置較為嚴肅,陳淑文亦表示希望觀眾在觀賞時,能夠有尊重的心態。
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大英博物館託管會聯合主辦、香港科學館和大英博物館聯合籌劃、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展期至十月十八日,地點在香港科學館地下展覽廳,詳情見:http://www.lcsd.gov.hk/ce/Museum/Science/zh_TW/web/scm/se/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