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牛池灣遇上彩虹/輕 羽

時間:2017-05-12 03:16:23來源:大公網

  香港是一個現代化城市,但開埠之時其實是一個漁港。面積雖小,亦分作不同區域,九龍便有十三鄉。不說不知,現時東九龍仍有牛池灣鄉,一般市民平常都只稱之為牛池灣。

  走進牛池灣,感覺也蠻有風味的。那裏現在仍有些唐樓、石屋,以至鐵皮屋,更有一個牌坊,古式中文從右至左標示「牛池灣鄉」,入內卻是街市、小商店和「大牌檔」。牌坊旁邊是消防局,不遠處是二級歷史建築物聖若瑟安老院。整個小社區的布局中西合璧,但也不倫不類,套用地產公司的推銷術語,就是「靜中帶旺,清幽雅致」。

  牛池灣還有一個文娛中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落成啟用,與其後相繼建成的上環及西灣河文娛中心,同屬當時市政局推動文娛活動的社區場地。本來,在社區建立文娛場地實屬美事,可是這些場地同時需要服務街坊鄰里,故此文娛中心的後門,讓表演團體搬運布景物資往劇院的通道,便連接着濕貨街市,鮮魚、鮮肉、水果的攤檔……

  很久以前,我曾參與一些在牛池灣文娛中心舉行的表演節目。據悉團體安排搬運布景,都要考慮在街市的「收市」時間進行,即是大約上午十時,或傍晚六至七時之後。否則,搬運物資的手推車,會阻礙商販做生意。聽說曾有表演團體試過被人用切肉刀指嚇……

  不過,藝術家沒有因為場地不濟而放棄推動藝術,五月初我在牛池灣的劇院,看了一齣話劇《在牛池灣轉角遇上彩虹》,看到藝團努力不邂在社區推動藝術,令我更加肅然起敬。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