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大勝極右派馬琳勒龐,當選為候任法國總統,但馬克龍施政之路不好走,問題說不定才剛剛開始。
馬克龍政黨難取半數議席
因為馬克龍所屬的政黨今次只勝出了總統選舉,但未必會在六月舉行的國會大選中取得一半或以上議席,令馬克龍勢被迫與傳統左、右黨派組成聯合政府,大大影響他政綱所提出的減低入息稅、降低財政赤字和刺激經濟增長的推行,令法國經濟難以解決目前的低增長、高失業率和財政赤字的問題,甚至最終可能或被迫原地踏步。
今次是法國五十年來首次在總統大選次輪投票中,並非由左翼社會黨,與右翼共和黨的候選人對決;而勝出的馬克龍,所成立的前進黨,由於只組成不足一年,在六月份國會選舉中能否取得過半數議席令人懷疑。
根據法國憲法規定,總統所屬政黨若未能取得半數或以上議席,便要被迫在其所屬的前進黨外尋找總理人選,令法國政壇再次出現「左右共治」的局面,大大削弱總統的施政效率。
事實上,現任總統奧朗德來自左翼社會黨,但在他治下的四年間,法國經濟並未見有明顯從歐債危機中復甦過來的跡象。在過去五年間,法國經濟平均只有0.8%的按年增長,遜於德國;而失業率方面,奧朗德剛上任時為9.3%,最高曾升至10.2%,最近才稍為回落。另外,奧朗德任內,法國的財政開支持續高企,在執政五年間,一直佔法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7%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馬克龍在競選時對症下藥,提出了多項經濟改革措施,包括永久削減入息稅、減少公共財政赤字、推出刺激經濟增長措施,並通過稅務政策鼓勵創業等;他表示,這些措施將可令經濟前景、商業和消費者信心得到改善。
新任總理或意見相左
然而,倘若馬克龍最終要與來自傳統左右兩黨派的新任總理合作,總理將因為其故有政黨的理念而未必會接受馬克龍提出的改革建議,而由於總理可享有較大的自主權,並且可以推行與總統相反的政策,法國政黨將會由「左右共治」變成為「左右分治」的局面,經濟增長和財政狀況亦勢將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