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珍愛賴以生存的地球\嚴詩喆

時間:2017-05-08 03:15:48來源:大公網

  圖:世界地球日為每年四月二十二日\資料圖片

  在第四十八個「世界地球日」到來的時候,由主流媒體披露的兩則消息觸動了筆者的神經。其一,習近平主席在廣西調研期間,百忙中專門考察了北海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並就保護好生態環境作了重要指示。其二,河南農民秦某於回家途中,在山坡上採了三株「野草」(實為珍稀保護植物蕙蘭),結果被判刑。兩者突顯環保已上升到國家層面,乃重中之重的問題,而法治也從不缺席!

  我們知道,地球已有四十六億歲了,它是人類在大宇宙中的諾亞方舟。然而,在過去,許多人並不懂得珍愛自己的地球母親,以致全球環境惡化,已嚴重威脅着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水土流失、物種滅絕……面對世界性環境危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救救地球母親」正日益成為世人的共同呼聲。作為地球人,都應該樹立起嶄新的生態觀念。行文至此,筆者不由得想起還在讀小學六年級時,有幸獲邀參加由一家電台組織的、主題為「鄉土動植物多樣性」的中小學生環保科普考察活動。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蠻有趣和挺有意義的。

  記得展開考察活動的當天上午,我們首先來到了佛山市南海九江鎮璜璣村鷺鳥天堂(俗稱鶴巢)參觀,這裏是一個自然生態保護區,位於一個叫璜璣的村子的深處。一下車,這裏便讓人感到一派生機勃勃,鍾靈毓秀,充滿陽光氣息。村口建有「璜璣鶴影」牌坊,背面書「鶴巢」。路邊還有個侶鶴亭,一幅對聯尤為搶眼—「愛是處川原長岸竹影添逸趣,問當年城郭高天鶴影繫羈懷」。亭子旁還刻有數碑。據說,鷺鳥天堂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竹林中常棲息的鷺鳥有五萬隻左右。近年來,在政府重視下,自然保護區由原來的三十畝增加到逾四十五畝,保護範圍擴大至二十八平方公里,四周有河流與魚塘環繞,使鷺鳥數量不斷增加。在綠竹林裏,我們看到一隻隻鷺鳥在自由地飛翔,那些寶貝兒,舒展着潔白的羽毛,彷彿在告訴我們,牠們就是大自然的小天使。其實,我覺得,已養成愛鳥、護鳥良好風氣的附近村民,乃真正的環保天使。有了他們,鷺鳥才能安閒自得地棲息,才能有一個美好、如意的家園,「優哉游哉,亦是戾矣。」(《詩經》)

  接着我們輾轉來到另一個生態保護區—老香山,它位於佛山市高明區的合水鎮鹿田村,總面積達一千零三十八公頃,是近二百年來未開發過的森林區。據專家鑒定,保護區內有國家級保護名貴瀕危動植物七種,其中,這裏生長着的一種珍稀植物,叫桫欏,它是一種起源古老的大型樹蕨,是民間傳說中的「月亮神樹」,高者可達八米。據說其種群在一億八千萬年前與恐龍同生共存,享有「活化石」盛譽。桫欏宜生環境是中生代侏羅紀時期「避難所」,自然生態保持着遠古原始的「本底」狀態。這個生態保護區,山勢雄偉,極致清幽;溪澗潺潺,松濤陣陣,像一塊天然的碧玉,給人一種遠離繁囂、回歸自然的脫俗之感。為了尋找這種「植物活化石」,尋訪「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世外桫欏群落,當時我們真的不容易,尤其作為平時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一介女生,說是經歷了嚴峻的考驗一點也不為過。由於這裏遠離市區,還沒有開發,崎嶇的山路到處都是泥濘,還伴隨着長流不息、颱風雨後增大了流量的溪水。若隱若現、若有似無的山路,令我們不得不手腳並用。途中,小徑更是泥淖當道,而且越來越陡,我們一步一滑地前行,突然,一不小心,我絆倒了,褲襠也撕破了,只得用記者叔叔的外套遮着這狼狽相(之後還要到小鎮去買褲子呢)……我們彼此扶助,互相照應,砥礪前行。幾個小時悄悄過去,我們終於登頂了,看到瀕臨絕種的桫欏的那一刻,自己真有一種苦盡甘來的感覺,更有一種無與倫比的成就感!人們常言的「挑戰自我」,真是說時容易做時難啊!聯想到科學工作者探險的艱辛,筆者更加欽佩他們平凡中的偉大!不管怎樣,我是幸運的,有機會親睹桫欏這種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據同行的專家介紹:這裏是地球上一處典型的桫欏天然集中分布區,是保護價值極高的「生態資源富礦」。保護和利用好這片神奇的土地,不僅為人類搶救和保護一筆珍貴的自然財富,同時亦可在我國南方建立起一處理想與難得的自然科研教學基地、環保宣傳教育中心、生態旅遊勝地!

  當年的考察活動內容儘管比較簡單,卻讓筆者頗有獲益感,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更在稚嫩的心田播下了環保的種籽。「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古人李清照尚且懂得珍愛生態環境,現代人更應從我做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講真,港人的環保意識還是挺強的,各種有組織或自發的環保活動常見舉行,如「地球之友」組織的「綠色青年夏令營」、「減卡救樹」行動等,都有相當積極的社會影響。「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莊子)。地球是一個循環的世界,時人不應老是盯住經濟目標,當從人文和自然角度出發,登高望遠。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