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弘揚孔夫子孫中山精神

時間:2017-05-07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圖:位於香港西營盤海傍的中山紀念公園\王鉅科攝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份珍貴的遺產。」—毛澤東:一九三八年十月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向全黨提出研究理論、研究歷史和研究現狀的任務時的講話。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習近平:二○一四年九月二十四日在出席紀念孔子誕辰二千五百六十五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丘樹宏

  對孫中山評價

  二○一六年十一月十一日,習近平在孫中山誕辰一百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用「三個偉大」評價孫中山,由此可見孫中山的崇高地位。「三個偉大」其實也是延續着從毛澤東開始,到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代表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的高度評價,包括黨的十五大報告第一次用了「二十世紀的三大偉人孫中山、毛澤東和鄧小平」這樣的表述。

  以上這些,主要都是從政治的角度來評價孫中山的,社會各界都理解和領會得很清楚、很透徹。

  然而,對於毛澤東和習近平這兩代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都用了同樣的句式「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來論述孫中山,各界卻重視和研究得很不夠,甚至有些忽視了。

  毛澤東、習近平這是從文化的角度評價孫中山的,但它與政治上的評價同樣重要。可以說,有政治上的評價,加上文化上的評價,才是對孫中山的全面評價,我們才能真正看到和了解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孫中山。

  兩個偉人兩種文化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和詮釋。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是指孔子所代表的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古代傳統,孫中山則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現代傳統的代表;繼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也應該包括總結和繼承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古代傳統和現代傳統。另外,這裏所說的「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的「孫中山」,還兼具兩層含義:一個是指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這是政治文化的層面;另一個是指孫中山所代表的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新傳統,這是歷史文化的層面。

  「孔夫子」與「孫中山」,實際上包含了中國文化與中國思想新舊兩種傳統。毛澤東和習近平在談到繼承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傳統時,都強調要總結和傳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珍貴的遺產」,「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的「孫中山」,從第一層含義中又昇華出第二層含義,即他既是中華傳統文明的現代繼承者,又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現代傳統代表者。從這個角度上講,孫中山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更為突出。

  「孔夫子」與「孫中山」雖然內涵和外延都有不同,但其間存有着歷史的必然聯繫,存在着一脈相承的經絡。這種歷史的聯繫,這種一脈相承的東西,就是中華傳統文化古往今來的延續與發展。在這個延續與發展中,有變化,有改進,還有對傳統的革新。「孔夫子」與「孫中山」,一個代表「古代的中國」,一個代表「現代的中國」。「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兩段歷史、兩個偉人、兩種文化,生動而全面地體現了這一歷史的經脈聯繫。這種聯繫雖然由於時代的不同、階段的區別,而塗上了不一樣的色彩,卻又是始終有機而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血肉與靈魂完美融合的一個整體。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包括了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古代傳統和現代傳統兩個方面,因此,發掘、傳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也應當包括總結和傳承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古代傳統和現代傳統。只強調繼承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古代傳統,而不顧及繼承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的現代傳統,不發掘兩者之間的內在淵源,弘揚其作為以一個整體呈現的中國文明,那都是片面的、不科學的。

  還必須指出的是,「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雖然表述的是兩個時代、兩段歷史、兩位偉人,然而兩個人所代表的文化非但絕不是各自獨立的,反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血肉與靈魂完美融合的一個整體。它們一脈相承、前後連貫、互為彰顯。因為孫中山也有着極為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色和蘊含,在這個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孫中山創造了一種順應歷史潮流和世界潮流的現代文化,從而使兩者神奇融合,構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偉大的中華文明。

  精神符號重要遺產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論述,首先從文化的維度補充和完善了孫中山的形象及其作用,或者說是從更高的層面提升了孫中山的重要地位,這樣也就為如何進一步研究孫中山,更好地發掘、傳承和弘揚孫中山的思想和精神,更好地利用孫中山及其思想、精神為現實和未來服務,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

  這,就是「孫中山文化」。

  二○○七年,孫中山家鄉中山市首倡「孫中山文化」概念,在文化名城建設戰略中全面實施「孫中山文化工程」。

  孫中山既是一個政治符號,也是一個精神符號、文化符號,孫中山既為我們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遺產,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和文化遺產。為此,「孫中山文化」這個嶄新的概念才應運而生。

  「孫中山文化」應該包括孫中山的政治思想與理論體系、經濟思想與社會主張、軍事思想與戰略戰術,以及以上三個方面所蘊含的文化元素,更包括孫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人文遺產。「孫中山文化」的特質是,它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靈魂,既領導和印證了近代中國甚至世界的文明進程,還將繼續印證和引領當代中國和世界的文明走向。前者是它的歷史意義,後者是它的現實意義和未來意義,具有厚重的世界性、人類性價值。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孫中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高度一致的。

  「孫中山文化」概念的提出,其可貴之處是,走出了原有的紀念、研究的各種局限,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純政治的框框,回到了其應有的人文本源,更豐富了內涵、擴展了外延,是一種極具價值的深化和提升。它的提出,將積極推動我們走出一直以來將孫中山純政治符號化的僵化認識和誤區,進而從人文和「大文化」的角度活化對孫中山資源的開發利用,轉而從政治紀念、學術研究、文藝創作、產業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地開展工作。

  「孫中山文化」,是對「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最好的詮釋和行動。

  經過十年的努力,中山市在「孫中山文化」建設上做出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孫中山文化」已經成為中山市最重要的第一城市品牌,為中山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無可替代的重大的貢獻。然而,「孫中山文化」僅僅由中山市做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孫中山文化不僅是中山市的命題,也是廣東省的命題,還是國家與民族的命題,甚至是世界性命題。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孔子文化和孫中山文化,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核心的內容。孔子文化工程發展已經有了令人欣喜的開始,而「孫中山文化」卻還未能進入國家的制度化安排。因此,我們建議各方面高度重視「孫中山文化」,盡快將「孫中山文化」上升為國家命題和國家戰略。

  由於孫中山的偉大性,我們堅信,隨着時間和歷史的變遷,「孫中山文化」將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國家和民族的完全統一,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的動力。

  (作者係中山市政協主席,本文參考了李維武《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該如何繼承?》部分內容)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