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董橋的「讀書人家—董橋書房剪影」展覽,看他的收藏,那些蠅頭小楷,整個是一種唯美精緻的名士風範。當今網絡世界,一切稍縱即逝,董橋的生活文化,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究竟哪一種生活更值得我們去追求,那就見仁見智了。
展品中有一些前輩作家寫給董橋的信札,吳魯芹、余英時、陳之藩、林文月、林海音、白先勇等等,吳魯芹和余英時都是用毛筆書寫,行書揮灑自如,其餘幾位雖是硬筆書法,也能從中品味他們寫毛筆字的功底。
這些前輩作家的書法,都已爐火純青,他們隨便寫在信箋上的字,本身就是書法精品。
當他們年幼時,書法應該是每日功課,從小打下堅實基礎,幾十年磨煉,到老來得心應手,即使是一封尋常便箋,隨心所欲寫來,都令我們為之傾倒。
自己用電腦二十多年,早已生疏了筆書,早年也沒打下好的基礎,碰到工作中需要給前輩寫信時,往往很挫折。記得給余英時、夏志清等前輩學者寫信,往往寫了幾行,看着不順眼,數次丟掉重寫,到最後勉強寄出去,只覺實在沒臉見人。
追慕前賢,唯有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