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魯迅是蕭紅生命中的貴人\陸琴華

時間:2017-05-06 03:15:48來源:大公網

  「昨夜,我是不能不哭了,我看到了一張中國報上清清楚楚登着他的照片,而且是那麼痛苦的一刻。可惜我的哭聲不能和你們的哭聲混在一起。」這是蕭紅東渡日本時說的一段話,那個時候魯迅先生已經逝世五天了,處在異國他鄉的蕭紅對魯迅先生的不幸逝世表現了極度的悲痛。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蕭紅,原名張廼瑩,出生在中國最北部─黑龍江呼蘭,魯迅則是我國南方浙江紹興人。由於對魯迅的仰慕,蕭紅克服重重困難,千里迢迢,一路南下專程到上海拜訪魯迅。魯迅是文學大師,蕭紅在哈爾濱時雖然也有不少作品見諸報端,有了一定的名氣,可是來到十里洋場的大上海,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不值得一提。要想得到魯迅的認可,只有拿出像樣的作品才行。那個時候,蕭紅的中篇小說《麥場》正好脫稿,蕭紅在拜訪魯迅之前,連同蕭軍的《跋涉》一起掛號郵寄給了魯迅。時間不長,也就是蕭紅前腳把作品郵寄給魯迅,後腳她和蕭軍就奔赴上海。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正好是周末,魯迅偕同愛人許廣平和兒子周海嬰在一家咖啡館和蕭紅蕭軍聚會。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日蕭紅和蕭軍來到上海了,雖然暫時租住在靠近貧民區,也就是拉都路北段二八三號的一座房子裏,手頭已經再也沒有剩餘的銀兩了。桌子上擺着幾碟點心,此時蕭紅真的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狼吞虎嚥。魯迅看在眼裏,疼在心上,臨別的時候,魯迅從兜裏摸出二十元大洋接濟蕭紅和蕭軍。

  記得後來,也就是一九三六年五月,魯迅在會見美國記者斯諾時說:「田軍的妻子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為丁玲的後繼者,而她接替丁玲的時間要比丁玲接替冰心的時間早得多。」冰心和丁玲都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成名的女作家,獨具慧眼的魯迅見了蕭紅一面後,很看好蕭紅在文學事業的發展,就想方設法關顧,甚至提攜蕭紅,包括蕭紅當時熱戀中的蕭軍,努力讓蕭紅以及蕭軍盡快融入上海文壇,以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盧溝橋事變以後,日本發動了對華全面侵略戰爭,一些地方先後失陷,上海也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不少文化名人、作家雲集上海,通過辦刊辦報和文藝沙龍等形式發表文章聲討日本侵略者的侵華罪行。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九日魯迅在上海梁園豫菜館約請茅盾、葉紫、聶紺弩、胡風等人來此小聚,魯迅不忘蕭紅和蕭軍兩人,也提前給他們兩人發去請柬。為了消除蕭紅蕭軍跟文壇上那些朋友的陌生感,打消他們二人的疑慮,魯迅在請柬裏說:「前來的朋友可以隨便談天的。」蕭紅見到魯迅就像見到父親一樣倍感親切和溫暖。作家葉紫還按照魯迅的安排成為蕭紅和蕭軍在上海文壇的「嚮導」和「監護人」,為蕭紅和蕭軍盡快融入上海文壇創造條件。

  蕭紅和蕭軍在上海的日子,創作了不少文學作品,魯迅都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比如蕭紅的《餓》就是由魯迅推薦發表在一九三四年六月一日第四卷第六號上海左翼作家核心雜誌《文學》上的。可是一開始蕭紅郵寄給魯迅的中篇小說《麥場》卻由於遭到當局的審查,遲遲未能如期付梓。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九.一八」事變前後,哈爾濱近郊的一個偏僻村莊發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裏行間描摹着中國人於生的堅強和死的掙扎。當然,作品也揭露了日軍在我國東北犯下的滔天罪行。魯迅決定由自個一九三四年創立的「奴隸社」自費出版《麥場》。一九三五年十月,胡風經過再三斟酌,將《麥場》一名改為《生死場》,列為「奴隸叢書」第三冊。在白色恐怖中,《麥場》無法通過官方審核,在魯迅創立的「奴隸社」自費出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好在有魯迅的資助,才解決了蕭紅的後顧之憂。

  蕭紅十九歲離家出走,貧困、飢餓和居無定所一直如影子一樣不離左右,創作時斷時續,來到上海得到了魯迅的真誠幫助,處境大為改觀,文學創作也有了長足發展,這為她後來成為「文學洛神」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貴人相助力,何怕不投機,春木正當時,萬事不須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貴人,也這樣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