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展覽開幕當天,非常熱鬧\主辦方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湯艾加報道:「破例: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廿五周年校友展」現於銅鑼灣時代廣場廳堂博物館舉辦,展期至五月二十二日。今次展出的二十一件展品,來自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逾二十五位校友的企業和個人作品。
透視人與建築的關聯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不難見到這些作品的身影,如屯門的地產項目瓏門(陳思宗)、和合石墳場骨灰安置所(歐陽明詩)、觀塘游泳池場館(鄭伯超)乃至位於美麗華商場的周生生招牌(陳志恆、張艷芬、江玉霞)等。這些作品既展示了人與建築的密切聯繫,同時也引導觀眾感受城市與空間的關係。
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陳丙驊教授寄語學生:「作為現在和未來的建築師,我們都有份為明日建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單一的方法不能奏效,相反地,我們提倡多元、『破例』。」
據活動負責人介紹,將學術性的展覽與地標性的商場結合,這是一次突破。是次活動是中大建築學院廿五周年誌慶活動之一,同時,這次活動的合辦形式也很符合展覽的主題——「破例」。策展團隊希望觀眾可以通過是次展覽,感受中大建築系的校友如何打破常規,將跨學科創意發揮到建築之上。
多渠道提供作品資訊
展廳現場,策展團隊在場內安排數台電視播放短片,令觀眾更容易理解作品的理念,又將二十一件作品製作成二十一張介紹卡,並在背面印上QR Code,讓觀眾可通過電子資訊,細緻地了解每一件設計作品;在展場更設有互動專區,讓觀眾發揮創意。今次展出的作品還有《棚屋上下》(張海活、蒙兆禧、楊煒強),它記錄了作者對大澳曾進行的十五年田野考察以及研究資料,他們整理大澳的建築特色以及歷史文化並出版成書;探討建築與光影的《反射》(徐思敏、吳兆昌);以及探索眼鏡設計的《MONO眼鏡》(黃澤源)等。
有關展覽詳情可瀏覽學院網站:www.arch.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