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青龍古鎮跨越千年/大公報記者 張 帆

時間:2017-05-03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青龍鎮遺址考古現場,重見天日的隆平寺塔基/大公報記者張帆攝

  上海,公認的現代化大都市,其繁華發端於何年?或許你會說,這還用問嗎?不就起自百餘年前的小漁村。也有人會說,應該根據上海建縣的時間而論,那就是七百多年。然而,前不久揭曉的「二○一六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有了新的說法,入圍「十大」的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考古成果告訴我們,早在唐宋時期,上海就是繁華的貿易港口,更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繁榮之始,應是一千三百餘年前……

  青龍鎮,位於今天青浦區白鶴鎮境內,相傳三國東吳孫權置青龍戰艦於此而得名。唐天寶五年建鎮,到宋代達到鼎盛,被稱為「東南巨鎮」,亦有「小杭州」之譽。宋人應熙曾作《青龍賦》專門歌頌這裏繁榮盛況「粵(越)有巨鎮,其名青龍。控江而淮浙輻輳,連海而閩楚交通。平分昆岫之蟾光,夜猿啼古木;佔得華亭之秀色,曉鶴唳清風,咫尺天光,依稀日域……猗歟,美哉,惟此人傑而地靈,誠非他方之可及。」

  東南巨鎮 古蹟難覓

  因毗鄰吳淞江(今蘇州河)的區位優勢,這裏一躍成為中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被稱為「海商輻湊之所」。文獻記載「自杭、蘇、湖、常等州月日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溫、台等州歲二三至,廣南、日本、新羅歲或一至」,反映了當時繁盛的海上貿易狀況。繁榮的經濟也引來了文人墨客的垂青,北宋書畫家米芾曾做過青龍鎮鎮監,著有《隆平寺經藏記》,還繪過《滬南巒翠圖》,細緻反映當地自然風光。他吟有《吳江舟中詩》,墨跡迄今猶可見。梅堯臣在青龍鎮住過一段時間,對這裏的概貌作過考察。他所著的《青龍雜誌》,可算第一部青龍鎮誌。蘇軾、蘇轍兄弟亦都有關於青龍鎮的詩賦。

  然而,一切的繁華對於今人來說,現在都只能從紙上得來。細心的網遊達人或許還能記起,膾炙人口的遊戲《古劍奇譚》中的一個重要場景名為青龍鎮。現實中,隨着吳淞江的淤塞,青龍鎮的港口功能逐漸喪失,並逐漸衰敗,終致淹沒於地下。

  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主任陳傑介紹,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有專家根據文獻認識到了青龍鎮的歷史價值,認為其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對外貿易港口,無奈當時發現的相關實物證據很少,即便到當地調查,也難覓多少遺跡。梅堯臣文中記載的,青龍鎮曾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如今只剩一座青龍塔。周邊的村民也很少了解此處曾經的繁華。所以,青龍鎮遺址的考古,亦如同一場現實版的尋寶遊戲,卻沒有所謂的藏寶地圖、沒有嚮導、沒有攻略。且,成果並非一朝一夕可得,從最初的設想至如今的端倪初現,滬上的考古工作者用了近三十年。

  轉機始於一九八八年,當地村民在開挖窰河時發現一口唐代水井,並出土了長沙窰貼花褐彩壺等瓷器。陳傑說,這為他們尋找青龍鎮提供了重要線索─很可能就在這些農田、樹林之下,還埋藏着古蹟。

  唐代瓷片 宋代房基

  從二○一○年開始,上海博物館考古部研究部開始思索如何開展青龍鎮的考古工作,並列入了當時開始興起的「大遺址」考古範疇。借用現代的方法,考古隊建立了遺址的地理信息系統,並將遺址劃分為一百五十個大區進行網絡化管理。當年的首次發掘就發現了唐代瓷片、鋪地磚,宋代房基、水井等遺跡,出土了四百多件可復原的唐宋陶瓷器和大量磚瓦殘片。

  更引人矚目的發現則出在二○一二年十月至二○一三年二月的二次發掘。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向記者回憶起跟隨考古隊到現場的情景,那時日落西山,暮色襲來,而他們正站在唐宋建築的構件上,那種震撼至今難忘。

  當時,出土的各類唐宋文物實際上有近三千件,大多為瓷器。最罕見的是兩件唐代瓷腰鼓,內壁為褐色釉,鼓身兩端粗圓,中間腰細,外壁凸起七道弦紋。這樣的腰鼓在唐代南方諸瓷窰中從未曾發現,對研究中國陶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在青龍鎮老通波塘西岸發現的唐代鑄鐵作坊則展現了上海最早的「先進製造業」,也讓考古隊員第一次找到了唐宋先民工作、生活的足跡。

  二○一五至一六年,考古隊開始第三次挖掘,陳傑介紹,這次頗具有鼓舞意義的是,發現了文獻記載中的青龍鎮「北寺」─隆平寺塔基,其與現存的「南寺」青龍塔一起,構成了復原青龍鎮布局南北區域的兩個關鍵性地標。至此,傳說中的青龍鎮已經初現端倪。

  那麼,「寶藏」有哪些?專家們均認為,最珍貴的收穫之一,無疑就是出土了來自福建、浙江、江西等窰口可復原瓷器六千餘件及數十萬片碎瓷片。這也成為是次考古項目入圍「十大」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現代都市 古老歷史

  青龍鎮出土的瓷器早期以唐代的越窰、德清窰、長沙窰為主,至宋代則漸以福建、浙江、江西的瓷器產品為大宗。福建瓷器以義窰、東張窰、磁灶窰、同安窰、建窰、浦口窰、遇林亭窰、懷安窰等窰口為主;浙江瓷器有龍泉窰、甌窰等;江西瓷器有景德鎮窰、吉州窰等。這些出土瓷器也與韓國馬島沉船、日本福岡博多遺址出土的瓷器組合非常相似。說明當時許多瓷器產品運到青龍鎮後,進而轉口外運,主要銷往高麗與日本。

  考古發現的瓷器與文獻記載相印證,證明了青龍鎮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之一,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添加了新證據。

  對於滬上的文博界人士來說,發掘青龍鎮,尋寶還是其次,研究其歷史現實價值才更關鍵。因此,此次青龍鎮遺址入選「十大」亦增添了他們的信心和熱情。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青龍鎮遺址的新發現,也加強了上海未來發展的自信心。畢竟這片土地在城鎮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和「一帶一路」建設中都起着支點作用,自古以來都有着重要地位。

  而陳燮君則認為,這也再次證明上海在古文明考古方面並不遜於國內其他文物大省。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此前就呈現了「4+1+1」結構,遠的可以講到距今六千年的馬家濱文化、五千年的崧澤文化,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三千七百年前的馬橋文化,還有廣富林古文化遺址、和二○○六年曾經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現在加上青龍鎮,這一個美麗的結構又變為「4+1+1+2」。進一步看還能發現,長江文明對於中華民族的孕育之功與黃河文明同樣重要。

  不過,專家們也均認為,青龍鎮考古這場「遊戲」並沒有到所有「關卡」都通了的時候,現在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進一步發掘。至於遺址上是否建博物館、公園等也言之過早。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公眾來說,已經挖出的寶藏已經並非遙不可及。今年三月上旬,上博就推出了「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展出三次發掘的重要成果,包括修復原成的諸多精美瓷器,這距離隆平寺塔基被發現不過半年時間,其高效的布展能力也獲得了高度肯定。如今,這一展覽仍在進行當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