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秦磚漢瓦\張泠

時間:2017-05-02 03:15:57來源:大公網

  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個為期三個月(四月初到七月中旬)的中國秦、漢文物展,名為「帝國時代:中國秦漢藝術」,從中國各地三十二個博物館與考古機構借來一百六十多件文物,探討秦漢時代形塑的中國文化身份及與波斯、希臘等地通過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與物質交流。其中大部分作品從未在西方展出過,形態種類豐富,包括過去五十年中國墓葬出土的各種禮器(陶器、漆器、玉器等)、樂器、舞樂俑、絲織物、秦磚漢瓦等,以西方藝術史式的分類,則跨越雕塑、繪畫、書法、建築等門類。也借來幾個神采奕奕的兵馬俑。

  據說大都會博物館新任館長Thomas Campbell上任後積極與中國展開合作,短期內便有五次中國之旅,以博物館為平台推進中美文化交流。當然,在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財政困難的情形下,來自中國的資金和大量訪客都重要非常。此次展覽便有中國招商銀行的財力支持,也見到中外觀者如雲。

  想起幾年前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看過的漢代文物展。對「羽人」和舞樂俑印象深刻,自在飄飛,精妙至極。見到古詩中提及的物品,如「莫使金樽空對月」的「金樽」,及「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羅綺」。一邊驚嘆巧奪天工的物品,一邊與人類學系的朋友Z慨嘆:秦漢時代精英階層積累巨大權力與財富,要在來世(墓葬)繼續複製這種「紙醉金迷」;每種令人嘆為觀止的工藝奇觀背後,都有無數無名工匠的血汗和生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