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堅尼地道的佑寧堂以麻石砌成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曾出現多座以麻石砌成的教堂,顯示當年流行這種平實耐用的建築風格。隨着城市發展,此類古老教堂已所餘不多,加上地價昂貴,有教會認為矮小的教堂未能發揮最大效益,因此紛紛拆卸重建。
天主教香港教區檔案處日前舉行小型展覽,我從舊照片中看到一些以麻石砌成的教堂,譬如鑽石山的聖則濟利亞堂、石崗軍營小堂、何文田的京士柏小堂等。後者現今仍然存在,但已改為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同期興建的石砌教堂還有粉嶺聖若瑟堂和聖母神樂院,今天仍繼續使用。
新教的石砌教堂也為數不少,現存有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九龍教會、長洲浸信會堂、聖公會聖路加堂、佑寧堂、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信義會活靈堂、中大崇基學院禮拜堂,及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等。後者位於皇后大道東與堅尼地道交界,一九六五年落成,每次經過我都投以注視目光,但兩年前它已經消失,一幢摩天大廈在原址崛地而起。
中環堅尼地道的佑寧堂亦將拆卸,這座在一九五五年重建的教堂,旁邊有座鐘樓,兩者都用麻石砌成。教會現與發展商合作,將教堂重建成二十二層高的大廈,最低五層作教會之用,樓上為住宅。屆時再見不到一座獨立式教堂,與周邊的豪宅並無分別,原有的宗教色彩亦大為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