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濯足禮/陳天權

時間:2017-04-19 03:16:09來源:大公網

  圖: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在聖周四舉行濯足禮

  《聖經》中最耳熟能詳的一段故事,是耶穌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之後受難和復活。當時正值猶太人的逾越節,神學家推算「最後的晚餐」在星期四,是晚耶穌預告其中一人會出賣他,之後他在客西馬尼園被猶太祭司長的差役帶走。翌日被宣判罪成,下午揹上十字架前赴刑場,死後三日(即星期日)復活。

  教會將復活節前的一個星期定為聖周,舉行各種禮儀,其中聖周四有濯足禮。此禮儀源於《聖經》記載:在逾越節晚餐上,耶穌脫了上衣,把水倒在盆裏,為門徒洗腳,並用自己的毛巾為他們擦乾腳。此舉令門徒感到驚訝,因為那個年代為別人洗腳的工作是由僕人或徒弟去做的。耶穌為何這樣做?《約翰福音》引述耶穌一句話作解釋:「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作的去做。」

  香港不少天主教堂在聖周四仿效耶穌為十二門徒洗腳的做法,神父在彌撒中講道後,輔禮人員在祭台前放了十二張櫈,櫈下有盆,十二位獲選定的教友坐下。過去只有男教友參與,現今社會開放,女教友亦見其中。主祭逐一跪在他們面前為他們倒水洗腳,再用毛巾擦乾。濯足禮進行期間,詩班詠唱聖歌。

  教會重演這一幕,一方面紀念耶穌在「最後的晚餐」將無酵餅和葡萄酒分給門徒這項聖事,另一方面亦鼓勵教友不計尊卑,服務他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