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南京明城牆銘文甲天下

時間:2017-04-19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南京明城牆是現時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都城城牆/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供圖

  歷經六百年風雨滄桑的南京明城牆,因《銘文天下——南京城牆磚文》(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編、南京出版傳媒集團出版)一書,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古老城牆磚文這一世界城垣營造史上的珍貴遺存中特殊的文化特徵與美學價值,首次以古代藝術品的身份亮相。擔綱該書設計的內地著名設計師速泰熙表示,今天的明城牆已不再僅僅是古代的防禦工事,組成城牆的每一塊牆磚其實都是極為珍貴的藝術珍品。/大公報記者 陳 旻

  明代朱元璋為了確保建造南京城牆的城磚燒造質量,要求各地府、州、縣地方官員,以及縣以下里、甲的基層負責人,直至造磚人夫、燒磚窰匠均需在磚上留下姓名,責任人最多的達十一級,以便驗收時對不合格的城磚追究製磚人的責任,甚至殺頭。這不僅在中國建城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城垣營造史上也極為罕見。正是這種嚴酷的「責任制」,保證了南京明城牆建造過程中的高質量。

  磚銘集民間書法大成

  南京明城牆建造時,共動員五省一百六十二個州縣、合共二十八萬民工,燒造城牆磚數量達三億五千萬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城磚落有銘文,多者六十九個字,少則一個字。

  據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介紹,南京明城牆磚一般長四十厘米,寬二十厘米,重約四十斤,城磚上的書體,篆書、楷書、草書、隸書、行書五體俱全,以楷書為主,另外還有一些介於隸書與楷書之間的過渡體。這些書體絕大多數為陽刻,只有少數是陰刻和雙線刻。這些書法作品,經歷了書寫、刻模、製坯、燒製的過程以及六百年來的日曬雨淋,依然保持迷人的魅力。

  速泰熙認為,漢字是一種生命符號,經過人的心靈過濾,融進了個體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體現了濃厚的生命情韻。「即便是短短一橫,在書寫中有無數種寫法,與每位書家的氣質、情緒深相韻和。在形式美感的書寫線條構造中,包含着人們的審美態度」。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介紹道,南京城牆磚文根據製作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模印、戳印和刻畫三種類型。其中以模印數量最多,刻畫最少,戳印則介於兩者之間。

  模印磚磚文的製作步驟是:第一步,由民間書手事先寫好磚文;第二步,刻工用刀將寫好的磚文,以反文的形式陰刻(也有少數是陽刻的)在一塊與城牆磚側面大小相同的模板上;第三步,造磚人夫將刻有磚文的模板壓印在尚未完全晾乾的磚坯上;第四步,待磚坯徹底晾乾後,窰匠將其裝入窰中燒製而成。

  這類磚文是在與城牆磚側面同樣大小的木板上製作的,單個字體較大,布白比較疏朗,城牆磚上所佔的面積也比較大。這種類型的磚文多用在城牆磚側面。南京城牆磚文大多數採用模印磚製作而成。

  戳印磚磚文是工匠像蓋印戳一樣蓋在磚坯上的。與模印磚文相比,戳印磚磚文字體較小,布白比較緊,在個城牆磚上所佔的面積也比較小。由於造磚人夫在戳印過程中用力不均,所以每行字體上下左右深淺不一。

  極少數刻畫磚磚文是工匠用樹枝或利器直接在未乾的磚坯上信手寫來,既有刻畫在側面的,也有刻畫在頂面的,均為陰文。

  速泰熙表示,「民間匠人與下層官員寫的字也很好」,銘文字體幾乎集中國傳統民間書法藝術之大成。模印和戳印的楷書磚文字體法度嚴謹、扎實沉穩,用筆端肅靜穆,透着金石韻味,應為府縣官員或邀請民間文人墨客所寫。這類書體不論字體大小,都是書家一筆一畫地書寫,刻工一刀一刀地刻畫到模子上,然後模印出來的,有的書體堪稱精品力作。

  目前可見的篆書城牆磚僅有一塊。磚文共有「吉安府泰和縣」六字,豎書,陽刻。布局謹嚴,線條圓潤,蒼勁有力。其中的「和」字「禾」、「口」位置顛倒,彷彿是稻穗掛在枝頭。

  有的磚文則是一些粗通文墨的人,只求按照規定完成皇差,但筆畫工整,一絲不苟,其樸實的本性一目了然。極少數磚字體隨意而稚拙,村野之氣漫溢。有一塊磚上十分罕見的草書「壽」字,筆力清勁,筆勢氣韻十分流暢,有意到筆不到的趣味。

  城磚燒製標準統一

  南京明代城牆修建自公元十四世紀中,目前保存完好的約二十五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都城城牆。

  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刁仁昌在《銘文天下》前言中說,綜觀世界城垣營造史,像南京城牆磚文這樣擁有多重歷史文化價的人類遺產十分罕見。既是元末明初社會經濟狀況綜合反映的部分縮影,同時也是一種未經入藏的珍貴歷史資料,可以彌補史料不足。除了城磚燒造產地、燒造時間、燒造責任人或單位等可直接辨識的信息外,還可通過磚文了解當時的政治體制和賦役制度、農村基層組織發展演變、政區沿革、經濟狀況和民眾生活、移民與姓氏文化、造磚技術和窰群分布、避諱制度、文字發展與書法、刻印技術與篆刻藝術等諸多內容。

  元末明初,朱元璋先後徵調全國各地工匠、人夫和罪犯百萬餘人,到南京建造城池。南京城牆的巨量城牆磚主要來自長江中下游的廣袤地區,即今天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的162個縣級單位。朱元璋在攤牌城磚燒製的時候,不分貧賤富貴,全國統一,完全按照同一個標準。

  據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介紹,南京城牆磚除了由各地府州縣和中央六部之一的工部燒製外,當時的軍隊衛所有二十六個單位也參與了燒製,如有磚文「水軍右衛中所」、「廣洋前所」、「廣洋右所」等。

  專家在整理城磚的過程中,發現磚銘中還出現了「天界寺」、「報恩寺」、「龍吟觀」、「大和寺」、「薦福寺」、「茶山寺」等。

  在一塊「天界寺款」城牆磚一側,刻有豎排兩行磚文,共計三十個字:「總甲方有余甲首天界寺小甲尹添俊 造磚人戶尹添俊天界寺窰匠陳智全」。

  公元一三五六年,朱元璋進駐南京後,曾親自到天界寺聽法,賞賜寺院田地一百零五頃做廟產。可即便規格很高的皇家寺院,也得為建造南京城牆燒製城磚。

  按照當時「計田出夫」的規定,即按照擁有田畝的數量攤派燒磚勞役,無論是士、農,還是僧人、道士,都要按照比例進行繳賦稅和服徭役。天界寺據此被編為甲首一名,下轄小甲十名,共有一百零五人服役參與燒造城磚,僧人們因此苦不堪言。

  洪武十六年(公元一三八三年),天界寺住持行椿以「每頃一夫,常住盤費艱難」為由,提出將寺院獲賜的田地歸還朝廷,希望能免除燒磚的徭役。朱元璋得知消息後,立即派官員去丈量寺院所轄田地,並下令「還與他天界善世禪寺歲收租米供眾,免他夫差。」方使天界寺不但保住了田地,還卸下了燒磚的苦差。

  速泰熙說,這罕見的記載特殊史料的寺廟磚尤為珍貴。

  銘文豐富蘊文化意趣

  南京名城牆磚顏色豐富,有青灰、紅灰、黃灰、赭灰等,大部分為青灰色,在歷經了六百餘年風雨洗禮後,城磚色澤斑駁滄桑,更顯歷史厚重。

  據史書記載,明初修建城牆時,一批產自江西袁州府(今江西宜春市)白色城磚運送至南京城,震驚了朝野。從外形來看,這種磚棱角分明、潔白如玉,楷書印的磚銘清秀工整,這種磚使用高嶺土燒造,質地堅硬,不透水。因此在修建南京城牆時,這些名貴的瓷磚都被放在了城牆的內部,用以穩固牆體。

  燒造白色城磚的,是「袁州府提調官通判隋贇」。隋贇通判是正六品,洪武十二年,由於他燒造了這一批高質量的城磚,被連升了六級,升為正三品,調到廣東當巡察使。

  城磚中還出現記載城牆磚燒製的年號、年代等紀年磚。目前南京城牆已收集到的明代紀年磚有:洪武元年、洪武四年、洪武五年、洪武六年、洪武七年和洪武十年。

  有由於人為或技術原因,導致生產出來的磚文出現差錯的錯版磚,如同人民幣中的「錯版幣」和郵票中的「錯版票」一樣。

  吉語磚早在西漢時期就已出現。南京城牆吉語磚文有「福東海」、「壽南山」,隱「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此外,還有「萬萬年」、「天下平」。表現了明朝百姓對長治久安的祈願。

  速泰熙說,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六百多年前的城磚上,有相當數量的簡化字。如,「劉」的寫法與現在的簡化字如出一轍。南京城牆磚文中出現的規範簡化字有「劉」、「萬」、「廬」、「實」、「窰」、「雲」、「禮」、「時」、「鄒」、「與」、「壽」、「調」、「糧」、「磚」、「號」、「寶」十六個,涉及人名、地名、官職、身份等。

  據專家解釋,漢字簡化現象自魏晉就已經出現,至隋唐,簡體字逐漸增多,在民間尤其普遍,被稱為俗體字。當時參與燒造牆磚的工匠,一方面文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為了趕工期,書寫中簡化漢字。

  速泰熙表示,南京明城牆磚不是普通的具有文物價值的建築材料,城磚磚文蘊含的獨特的藝術審美與文化價值,使之成為特殊的藝術品早已在收藏市場被青睞。

  一九八八年,「南京城牆」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六年和二○一二年,又先後兩次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如今,隨着「中國明城牆」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推進,不再局限於歷史與文物價值,南京城牆的藝術價值成為世人高度關注的焦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