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聯合國和世界性的機構,她們確定了一些紀念日,促令關注與人類命運與生活方式相關的議題,令坊間不時有個話題。
三月份微信等社交工具上,有關睡眠的帖子多了起來,事由二十一號是聯合國規定的「世界睡眠日」。
原來世界上有百分之三十多的人不能好好睡覺。為睡一個好覺許多人要事前作一系列的準備,如喝杯牛奶、聽點音樂、按摩穴位……即使這樣,也還是有許多人長夜難眠,睜着眼等天亮。
如今人類戀上了手機,睡前必進去瀏覽,據說屏幕發出的藍光更會影響睡眠。
我常在一些會議或旅遊團體聽到這種打招呼語:「昨晚睡得好嗎?」與中國人習慣打招呼「你吃了嗎?」一樣,說不定以後人們可能要改用「睡得好嗎」來代替「早上好」了。
說來幸運,我的睡眠不差,頭沾枕不出十分鐘就能去見周公,醒來發現連姿勢都沒大變動。記憶中的失眠,只有幾晚。
這是老天對我的眷顧。
只是睡姿未必合乎科學規範。有段時間胃液倒流,聽從深圳一個醫生指示改了右側睡姿。感覺果然好了些。最近有人以卡通片上網告知,左側睡眠才合正道。從善如流地改了,卻睡得不好。後來賭上了氣:管它呢,還是怎麼舒服就怎麼來,正如那些養生術鋪天蓋地,只有結合個人特性運用方能奏效。
不過,古人言:行如風,坐如鐘,睡如弓。睡姿還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