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憶記「六七母親」曾伯母/石中英

時間:2017-04-18 03:15:40來源:大公網

  五十年前,當德成和子美相繼入獄後,曾伯母(有時是曾伯伯)和家母曾被有心人安排在一起,組成「六七母親二人組」,到愛國機構、學校、工會和社團等單位巡迴演講:講他們的孩子,這些「六七少年犯」,是如何被捕入獄,又如何英勇不屈。據家母回憶:如是者「行孖咇」演出,一年下來,竟高達一百三十多場。「六七母親」,在那個年月,是被譽為「英雄母親」的。

  我出獄後,兩家人還經常互相家訪。我曾到銅鑼灣子美家探望曾伯母,她們也曾造訪我太古城的新居,看我和家母。

  在我的記憶裏,曾伯母永遠是個美麗、嫻熟而親切的長輩。那時身為老師的她,耐心聆聽着晚輩閒話家常或激辯時事,臉上總掛着和藹親切的微笑。

  曾伯母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更是偉大的外婆。子美的女兒——她的外孫麥丹在英國出生後,曾伯母犧牲了不少時間和心血,往返英港來照顧她,將她拉扯長大成才。

  十多年前,我的子女在英國求學。每次到倫敦,子美和我兩家人都會到唐餐館共聚。當時在英國陪伴女兒和外孫的曾伯母定會參加,她總是臉帶笑容,只是變得更沉默了,可能因為那時的她,腦退化已相當明顯。在歡聲笑語中,我心不禁戚然。後來,她的病情愈趨嚴重,行動更為不便,需返港在護養院長年卧床。雖然子女孫兒常來探望她,但認人能力已愈來愈差了。

  年前鈺成大婚,設宴會展禮堂,滿城官賈親友到賀這位立法會主席。曾伯母坐在輪椅上,臉帶微笑地靜坐在一旁。我趨前和她請安。只覺那天她似乎笑得更為甜蜜,更為燦爛了。禮成後,賓客未散,子美要送母返回護老院,我也陪同相送。難忘那一刻,當我扶持伯母上車之後,目送她徐徐離去,是那麼喜慶那麼神傷!歲月,就這樣地在我們的身邊溜走,而我們卻渾然不覺。

  每次見到德成,我倆都習慣地向對方的母親致以問候,不論他是《大公報》的總編,或是民政局的局長,沒有半點的客套和彆扭,卻有如家人般的親切。這親切的情誼,除了我倆在「赤柱」共渡的青葱歲月,也應源自我倆的「六七母親」,在那個火紅年代並肩同行的經歷,甚或是她們對孩子的大愛流芳吧!

  如今,曾伯母去了。我會永遠懷念她那溫柔而堅強、親切而和善的笑容。我也不禁緬懷早逝的曾伯伯,猶記得他每次見到我時,不論是在他中總的辦公室,還是在餐廳的偶遇,總是笑容滿面,恍似洪鐘的一聲:「羊咩仔!」

  現在,我至為敬愛的曾伯伯曾伯母,終於可以在另一個空間歡聚了。那裏再沒有牢獄,等待着他們少年的兒子和女兒……

  塵歸塵,土歸土;

  讓永恆的,歸於永恆。

二○一七年‧暮春 人間四月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