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剎那的交會/李 夢

時間:2017-04-13 03:15:55來源:大公網

  圖:雷諾阿畫作《煎餅磨坊的舞會》/作者供圖

  我一直不太喜歡法國印象派畫家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的名作《煎餅磨坊的舞會》。倒也不是因為我對雷諾阿的畫作有什麼成見,只是單純覺得這樣陽光明媚的、歡鬧的圖景太過美好了。美好過度了,就是「甜膩」,而我不喜歡甜膩的東西。

  與不少印象派畫家相似,法國人雷諾阿的作品總是一副繽紛絢爛的模樣。我還記得去年日本新海誠動畫《你的名字。》上映後,我和朋友興沖沖捧場這部熱門影片,看過後卻覺得有些失望,一則是因為平素不看漫畫的我們難以順暢進入二次元世界中,二來也是因為新海誠漫畫的風格過於精緻優美,與雷諾阿那些光影斑駁的風景畫作一樣,讓人覺得不夠真實。

  印象派畫家的注重光影描摹,在《煎餅磨坊的舞會》一畫中有十足精彩的呈現。畫家極其擅長用色,且對於明暗、冷暖色調的對照頗有自己的一番心得。前景中,依偎交談的兩位女子,一人着黑裙、另一人着白裙,而背景中的舞者衣衫也多是黑白對照。舞會應發生在下午,陽光從畫幅左上方斜斜照落下來,透過樹木的枝椏,在地面上,在舞會男女的臉孔與衣衫上,留下斑駁生動的陰影。我們固然可以說這些斑點式的光影為整個畫幅增添了活潑熱鬧的意味,卻也在某種程度上令到本就擁擠的構圖顯得更加繁冗。

  依照畫中視角,觀者正站立在舞場外圍,注視參與舞會的眾人熱烈交談或相擁起舞的景狀。那些男女並不曾發覺自己正在被觀看(畫中人數眾多,卻沒有一個人擺出與畫框外觀者對望的姿態),兀自沉浸在歡鬧的氛圍中。這種對於「瞬間」或者說「剎那」的捕捉,也是印象派畫家的看家本領。

  說到「剎那」的景象,我又想起另一幅同樣描摹聚會場景的畫作—蘭畫家布呂蓋爾(Pieter Bruegel,1525-1569)的《農民婚禮》。這一幅創作於1567年前後的作品屬於畫家晚年的作品,畫風安寧且細膩。儘管畫中人物眾多,畫家卻能傳神呈現出幾乎全部人物的舉止與姿態,實在難得。

  藝術評論家Tim Marlow曾在BBC系列紀錄片《偉大的藝術家》中,特意提到這幅作品。他說布呂蓋爾在畫中藏了很多有趣的細節,例如畫幅左下角用手指刮下碗邊的粥然後放到嘴裏吮吸的紅帽小男孩,又如右側牆上象徵農家豐收的穀穗等。而在我看來,對於描摹聚會場景這件事,《農民婚禮》之所以比《煎餅磨坊的舞會》更出色,一是因為布呂蓋爾對於描摹畫中人的姿態和面部表情花了更多功夫,另一方面也與整幅作品的構圖脫不開關聯。

  在《煎餅磨坊的舞會》中,觀者可以看見的幾乎所有面孔都是開心愉悅的,以至於畫作前景中那位着黑裙與她身旁着白裙的女士,看起來幾乎是同一個人。而《農民婚禮》中,人物的表情和姿態非常豐富:位於畫幅黃金分割點的新娘,頭戴禮帽,雙目微閉,看上去不太開心;畫幅最右邊、佩戴長刀的有錢人,正仔細聽身旁一位僧侶模樣的人為他占卜凶吉,顧不上理會眼前的吃食;長桌一側戴白頭巾的婦女正兀自吃喝(在那個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年代,吃一餐婚禮宴席應是十分幸福的事情),而吹奏荷蘭鄉間傳統樂器的男子也被那托盤上的食物吸引,眼神中透出期待與渴盼。

  角色如此多,神情姿態又相去甚遠,布呂蓋爾這幅畫作看上去卻並不顯得凌亂,恰恰因為構圖的精妙。他將眾多人物放在一個十足簡約的空間(一座有些簡陋的茅草房,牆上的掛飾寥寥)中,又將主要角色集中在左上角至右下角的那一條對角線上。經由這條對角線,畫幅被大致分為前後兩個部分,且前景與後景之間留出足夠空間,故而不會顯得過分擠擁。

  雷諾阿雖說是描畫光影的好手,在處理畫中人物時卻不如布呂蓋爾那般老道。兩幅作品儘管都意圖捕捉聚會現場某個轉瞬即逝的熱鬧情景,但《煎餅磨坊的舞會》在構圖以及處理人物表情及姿態上的種種疏漏,令到它難以像《農民婚禮》那樣豐富且饒有興味,呈現出鮮活可人的俗世景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