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同里人家\作者供圖
久聞蘇州同里是「江南六大名鎮」之一,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古風猶存、風光旖旎,是水鄉文化的傑出代表。清明假期,筆者偕友人驅車前往一遊,圓了我一個夢境。
我們先在蘇州休息一晚,翌日晨直奔同里,蘇州距同里不到二十公里,片刻就到。雖然遇到蒙蒙細雨,遊興絲毫不減,煙雨中的江南美景,反倒愈加嬌媚了。古鎮原有「前八景」、「後八景」和「續四景」,如今尚存「東溪望月」、「南市曉煙」、「北山春眺」、「水村漁笛」、「長山嵐翠」等景觀,走近瀏覽,驚艷得令人嘆為觀止。
同里之魅,首先在她的秀水環繞,加上幾十座精緻虹橋,營造出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古典風貌。走在古鎮街頭,那些始建於宋代明代的各色橋樑千姿百態、保存完好,而且家家臨水、戶戶通船,每家後門都有個小小的河埠頭,有石階接觸水面,主婦們洗衣、洗菜都在這裏完成。來往小船也可停泊於此,柴米油鹽和魚蝦蟹蚌、瓜果蔬菜皆可不出門而輕鬆成交。甚至可伸手從河裏撈出一條活蹦亂跳的魚蝦,瞬間變成美味佳餚來……這樣的濱水美景和愜意生活,能不醉人麼!難怪它被譽為「東方小威尼斯」,一九九五年被列入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一九九八年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同里之魅,其次在她的古典建築,這些建造於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歷盡風雨滄桑,依舊安然屹立。所有房子都秉承原來風貌,外面是磚雕門樓,進去便是天井,房子一律粉牆黛瓦,屋脊高聳,四角翹起,閣樓多為木式建築,乾淨雅致,花窗透亮,一看便有種書香氛圍。這樣獨門獨戶的民居,遠勝現今流行的高層樓宇或歐式建築了!而且,同里的老門老戶,素有出不上鎖、夜不閉戶傳統,大都院門敞開,如今更隨遊人自由出入參觀,連家養的狗呀、貓呀都靜靜地躺在院內,任遊人出出進進視而不見。如此親如家人的和諧風氣,堪稱桃源也!
同里之魅,當然更在於她的人文淵源了!同里人傑地靈,居民知書達理,素有勤奮苦讀、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歷代名人志士多多。南宋淳祐四年(一二四七年)至清末,同里先後湧現出狀元一人、進士四十二人、文武舉人九十三人。古代名人就有葉茵、徐純夫、莫旦、鄒益、梁時、何源、計成、王寵、朱鶴齡、沈桂芬、陸廉夫、袁龍、陳沂震等等。二○一○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退思園,尤其值得一看。退思園佔地十畝,亭台樓閣一應俱全,假山碧水松竹掩映,是典型的蘇州園林。光緒年間,在皖為官的任蘭生因革職返回同里老家,用兩年時間建造了退思園,含「進則盡忠,退思補過」之意,這種「反思」倒成就了其人生另一境界。一代代同里人保存了祖先的這一心境,也維護了自己的精神家園。柳亞子、豐子愷、劉海粟等名人均在同里留下佳話,如今也是許多影視劇趨之若鶩的拍攝地。
對於觀光客而言,同里之魅,還在於她的美食名吃。我在同里街頭隨意轉悠,便發現其名吃林林總總,著名的有狀元蹄、糕裏蝦仁、三絲春卷、香油鱔糊、豬油年糕、百果蜜糕、赤豆糕、茨寶糕和酒釀餅、麥芽塌餅、閔餅、雞米頭、大肉饅頭等等,其盛產的甲魚、河鮮和蒓菜、菱藕、茭白、慈姑等,也是經典的江南美味。我在一家百年老店買了幾款小熏魚和糕點,當晚回店品嘗,果然名不虛傳、可口至極!
同里之魅,需要在遊覽中慢慢咀嚼、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