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小象瑪麗時,我正在泰國旅遊勝地布吉島度假。隨着象童的口令和手勢,瑪麗笨拙地彎屈前腿,接着重心後移,同時向旁邊一倒,就側身躺在地上,用眼下時髦語言說就是萌態十足。當時我還不知道瑪麗這個側躺動作後面的艱辛,只是覺得為了逗人一樂,天天在堅硬的水泥地上多次打滾,而每次的獎賞僅僅是象童手中的一口小零食,很為牠覺得不值。後來與象童閒聊,知道瑪麗是個孤兒,才兩歲。象童還告訴我馴象師正在教牠一些難度較高的動作,希望牠最後能登台演出。
瑪麗喜歡吃香蕉,旅館旁邊就有專門賣「象食」的小攤,不過我發現牠對小孩特別友好,看到小孩手中的香蕉,不停晃動的小鼻子輕輕地一甩一捲,就把香蕉送到自己嘴裏,一邊吃還一邊發出愉悅的哼哼聲,逗得周圍的遊客哈哈大笑。面對大人就謹慎多了,雖然知道同是香蕉,大人手裏的那些牠卻不輕易去動,總是帶着警惕的眼神,保持着自認為安全的距離,還帶着一種隨時準備逃走的姿態,用鼻尖試探幾次後才以極快的速度從大人手裏抓過香蕉,還常常倒退兩步後才開始享用,哼哼聲也沒有了,可見精神還是處於緊張狀態。不用調查,我也知道馴象師一定是大人。
大象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哺乳動物,泰國的亞洲象,在人類社會中的定位基本上是苦力加玩偶。從以前比較原始的伐木運輸到近年來在旅遊大潮中蜚聲泰外的「騎象」觀光,大象一族為泰國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印度的大象相對而言命運略好,因為印度人敬畏大象,在各種節慶活動中都會出現盛裝的大象。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命運,以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在人前,這些大象的訓練過程都少不了野蠻的毆打和尖利象刺的虐待。一旦年老體衰或因工傷和意外有了殘疾,又遭到主人嫌棄,不得善終。列入《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瀕危物種的亞洲象,儘管智商高,性溫順,吃苦耐勞,但不幸與人類為伍,不要說維持其陸地霸主的正常生態,現在連物種的延續本身也前景堪憂。雖說隨着人類社會環保和其他保育組織的干預,世界各地大象因象牙而慘遭捕殺的情形已大有改善,但像馬戲團和旅遊業中被奴役的一群仍在水深火熱之中。
年初看到報紙上刊登的一則消息,說美國一八七一年成立的玲玲馬戲團有六隻亞洲象在羅德島州的普羅維登斯作告別演出後,將比原定提前兩年退休,到佛羅里達州的保育中心度過餘生。該馬戲團的母公司菲爾德娛樂公司已公開宣布結束馬戲團,其告別演出將於今年五月二十一日在紐約州一個退伍軍人紀念體育館舉行。這決定後面顯然有營運成本和觀眾口味改變的原因,但保育組織多年來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所施加的壓力的確功不可沒。
轉眼幾年過去,在布吉島取悅遊客的小象瑪麗現在應該到了少年時代,不知道是否如象童所說已經被馴得可以登台演出?查了百科全書,才知道象寶寶三歲才斷奶,再殘酷的人大概也不會要一個沒斷奶的孩子出來賣萌謀生吧?
人類的同理心看來只局限於人類本身。在供我們娛樂的大象小猴以及牠們的團友們眼裏,人類作為一個主宰地球的物種應該是殘酷殘暴兼殘忍。
就像瑪麗,小小年紀就因為殘酷的體罰和零食的引誘而被迫進入「賣萌」生涯,往後的幾十年如何才能熬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