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主禮嘉賓合照\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報道: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東莞歷史上亦是絲綢之路重要經濟帶。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由香港油畫研究會主辦,文化通行國際有限公司及香港孟子學院承辦,香港茶山同鄉聯誼會、慧結顧問有限公司策辦的「一帶一路海絲行」海峽兩岸與香港地區著名畫家寫生作品展,於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呈現香港、內地、台灣畫家合共兩百多幅作品,展期由即日起至四月九日。
古鎮採風 藝術記錄
是次展覽於昨日在香港大會堂低座展覽廳舉行開幕儀式,香港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朱挺、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市場部總監龔中心、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施子清、香港孟子學院創辦人黃祉穎、香港孔教學院副院長陳榮欣、香港悠揚文化藝術基金會主席徐莉、香港福建同鄉會副會長李宏、孫少文基金會主席孫燕華、美國南加州大學家長會副主席陳劉玉蓮、香港油畫研究會會長林鳴崗、香港茶山同鄉聯誼會會長謝鎔蔚、海富國際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席陳健文等作為主禮嘉賓到場出席。
許曉暉於開幕致辭表示:「『一帶一路』將為世界格局帶來很大的變化,文化也是同樣,可以把『一帶一路』的風土人情帶來香港。」黃祉穎認為:「文化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重要一環,沒有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文化的相互包容,就沒有相互認同與區域間的深度合作。」
展出的畫作大部分為藝術家們去年底及今年初先後赴福建泉州、平潭、福清、福州,以及東莞市茶山鎮南社、牛過蓢古村落的採風作品。活動發起人林鳴崗認為:「我們體驗前人所走的路,把他們的探險精神融入到我們的行為中。非常欣賞『一帶一路』的理念,我們將絲綢、茶葉、瓷器等美好的東西帶給人家,不要戰爭,不搞殖民地,是這種理念。藝術也是這樣,我們寫這些地方,是文化與藝術的記錄,也能帶動旅遊等文化產業發展。」
寫生交流 啟發思路
林鳴崗是次展出五幅油畫作品,牛過蓢古村落令他觸動頗深:「我到那裏去,真的很感動,村民用心血和智慧,將那些五、六百年歷史的建築保護得很好,一磚一瓦非常珍貴,沿着這條路,我們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亦希望這樣的機會能夠多些:「香港畫家長期都在香港,通過這種交流,能夠體會到台灣藝術家創作的思路、內地藝術家創作的手法,藝術上也有一定提升。藝術家要離開畫室,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創作的靈感,大自然是永恆的老師。」
參展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沈平展出他在東莞寫的四幅油畫,及回港後創作的兩幅水彩。與現代化的城市寫生環境相比,古村落給他帶來新鮮的觀感:「宗祠廟宇、樹木湖泊,都很入畫,原始樸素的鄉土味道最能吸引畫家的目光。還有個收穫:當地畫家的認真、個性和對自己的家鄉的熱愛,讓我印象深刻。」
參展畫家、香港油畫研究會理事潘躍輝對比平潭與香港大澳的漁港,「香港都是鐵皮木頭打出來的漁港,平潭是用石頭蓋的,不容易被颱風吹走。平潭的特色是那些原生態的東西,漁業還在,平日還有船進港。」是次他帶來十幅畫作,有平潭漁村風光,亦有古村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