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奧斯陸愛樂」香江展魅力\劉靖之

時間:2017-04-05 03:15:34來源:大公網

  圖:奧斯陸愛樂樂團\© Johannes Granseth

  挪威奧斯陸愛樂樂團(Oslo Philharmonic)今年香港藝術節第二場音樂會(三月十五日)的節目包括特維特(Geirr Tveitt 1908-1981)《100首哈登格民謠》組曲(選段)、艾爾加(1857-1934)《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以及西貝流士(1865-1957)《D大調第二交響曲》三首樂隊作品,分別是挪威、英國、芬蘭三個國家作曲家的作品,各有各的風格和味道。

  特維特喜愛哈登格民謠

  特維特是二十世紀挪威作曲家、鋼琴家,卻在萊比錫大學和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在歐洲巡迴演奏鋼琴,作品有六首鋼琴協奏曲、四部歌劇、三部舞劇、《哈登格提琴協奏曲》等。特維特十分鍾愛挪威西岸哈登格區的民歌,並於一九四○年代初移居該區。他在該區收集了大量的民歌素材,運用這些素材創作《100首哈登格民謠組曲》(100 Folk Tunes from Hardanger,op.151)。可惜的是一九七○年他家裏發生大火,燒毀了大部分未曾出版的手稿,只剩下了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組曲。這次音樂會演奏的〈求愛去〉、〈你〉、〈長扁琴旋律〉(Langelek Tune)、〈倉卒婚禮〉、〈哈登格啤酒〉(Hardanger Ale)等五首曲子便是第一和第四組曲的選段。因此,知道特維特這位作曲家和他的作品的人不多;另一個他不太為人所知的原因,是人們對哈登路民謠的興趣不大。

  這五首民謠改編的樂隊樂曲只演奏了約十分鐘,平均每首只有兩分鐘,難以有深刻的印象。哈登格民謠有自己的調式,有異於大、小調,特維特運用了現代和聲和彩色繽紛的配器,有不少舞曲節奏型與不協和的「全奏」(Tutti)。

  艾爾加懷緬浪漫時期

  艾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85)寫於一九一八至一九年,是他晚年最後一首大型的管弦樂作品,因為在他一九二○至三四年間,幾乎沒有創作任何重要作品。雖然這首作品寫完之後,他繼續活了十四年,但《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有一種回顧過去的時光、充滿懷念浪漫時期的夕陽餘暉。艾爾加的優點在於能將高雅脫俗與世俗的流行風格結合起來,技法精緻,旋律迷人。但這首協奏曲在一九一九年首演時,由作曲家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大提琴家Felix Salmond獨奏,由於排練時間不足,有如一場災難。後來經過英國天才大提琴家Jacqueline du Pre的極力推薦,現在已成為備受歡迎的大提琴曲目,更是大提琴協奏曲的常備曲目。

  今次奧斯陸愛樂訪港演出,大提琴家莫克(Truls Mork)在第一場音樂會裏出色地演奏了蕭斯達高維契的《降E大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在第二場音樂會裏演奏了艾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比較下來,莫克對蕭斯達科維契大提琴協奏曲的演奏極為出色,顯示他對二十世紀音樂作品甚有心得。雖然艾爾加的協奏曲也是二十世紀(早期)作品,但艾爾加的協奏曲屬浪漫樂派風格和技法,而蕭氏的協奏曲較現代。

  西貝流士創勝利凱歌

  西貝流士在赫爾辛基大學本來選修法律,一年之後放棄法律,轉至赫爾辛基音樂學院專修作曲,副修小提琴,後又在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因此,西貝流士雖屬北歐民族樂派,但他的作曲技法和管弦樂思維則是德奧的,這一點與德伏扎克頗有相似之處。因此,西貝流士掌握管弦樂技法的高超技法大可媲美傑出的十九、二十世紀的德奧作曲家,如馬勒、瑞查、史特勞斯等。

  西貝流士一共寫了七首交響曲(先後創作於1898-99、1901-02、1904-07、1911、1914-15、1923、1924),從三十三歲寫到五十九歲,前後二十六年,成績顯著。此外,他還有為數頗多的交響詩和交響組曲。雖然西貝流士創作了各式各樣的體裁作品,但他的創作主要有兩大類:他的七首交響曲和建立在芬蘭神話故事上的交響詩如《大洋之女神》(The Oceanides)、《塔皮奧拉》(Tapiola)等。

  西貝流士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在一九○二年三月的首演大告功成,芬蘭同胞認為這首作品表達了芬蘭在當時沙俄壓迫下的鬥爭,如第四樂章Allegro Moderato代表芬蘭解放的勝利凱歌。事實上,整首第二交響曲都帶有勝利凱歌的味道,勁道十足的第二樂章;如詩的第二樂章,低音弦樂的撥弦以及戲劇、抒情的樂段,令人們想起了《芬蘭頌》(Finlandia);第三樂章的田園風味以及極盡抒情之能事的慢樂段。

  剛過四十歲的俄羅斯指揮佩特連科(Vasily Petrenko)屬於十分理性的指揮,與挪威以及奧斯陸愛樂樂團有特殊的緣分。這次藝術節的兩場音樂會,曲目分別是挪威─蘇聯─俄羅斯(拉赫曼尼諾夫於一九一七年便離開俄羅斯)以及挪威─英國─芬蘭,佩特連科以一貫理性的「冷處理」方式來演繹這些作品。佩特連科是俄羅斯人,但他指揮的西貝流士第二交響曲比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交響曲更為精彩。前者令聽眾聯想到西貝流士的愛國主義交響詩《芬蘭頌》,充滿熱情洋溢的旋律與和聲;後者雖然受歡迎,但缺乏交響樂的邏輯思維與配器技法。

  (二○一七香港藝術節隨筆之三,相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