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美經濟陰晴還看今年首季

時間:2017-03-31 03:16:28來源:大公網

  美國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最後修訂為增長2.1%,較市場預期為佳,但由於這個數據較為滯後,完全未能反映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經濟活動的情況,所以參考作用不大。市場所應該關注的,應該是美國今年首季的增長表現,原因是這數字將首次反映特朗普上場後美國經濟的表現,而且,自從金融海嘯以來,每年首兩季的增長一向偏弱,若今年首兩季經濟有不俗表現,便足以證明特朗普確實可以帶領美國走出多年來的新常態低增長狀況。

  反映特朗普上場後實況

  美國經濟去年和前年首季都格外疲弱,去年僅增長0.8%,前年雖然有2%增幅,但只是近年平均的增長值而已。其中一個原因是去年和前年的冬季較為寒冷,加上受到節日的影響,美國人在聖誕與新年假期大破慳囊購物後,首季和次季都收緊荷包,令消費者開支升幅增長放緩。

  這種情況在金融海嘯後尤為明顯,自從2008年以來,美國經濟全年表現最差的幾乎均在首季和次季,而第三和第四季由於受到節日效應的影響,通常會表現較佳。雖然這不僅限於金融海嘯後,但事實上,在海嘯前,例如2006和2007年,美國經濟首季均表現不俗,而在海嘯後,這種情形卻已不復見;由此可見,要判斷美國經濟是否已回復到海嘯前的強勁,最重要還是要視乎首季經濟表現。

  今年雖然沒有像去年和前年般嚴寒的天氣,而市場熱切期待特朗普減稅措施可刺激經濟,因此美國首季經濟表現將可看高一線。從年初至今三個月間公布的主要經濟數據,包括就業數據、製造業指數、耐用品訂單和服務業指數均有較理想表現,而花旗用作衡量經濟表現相對於預期情況的花旗經濟意外指數,目前亦居於三年高位,這足見今年美國首季增長將令人眼前一亮。

  同時,上述數據大部分是憧憬特朗普稅務改革的結果,即使醫改法案觸礁,亦只是最近一個星期的事,不會太快影響到首季整體經濟表現。正因如此,美國次季經濟便不一定一同看好了,原因是在醫改法案觸礁後,有人相信減稅方案可能會經過大幅修改,甚至遲至2018年才可在國會通過。在這種情緒下,美國企業的信心和投資意欲便有可能下跌,直接影響就業和製造業的表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