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皇帝掛毯 乾隆意象

時間:2017-03-31 03:15:54來源:大公網

◀宮廷版畫《烏什酋長獻城降》,安德義(Jean Damascene)一七七四年作

港大美術博物館供圖

  大公報記者 梁舒婷

  乾隆在位期間曾收過一份來自法國君王路易十五的禮物,用一套共六幅大型掛毯將法國人對中國的想像送至北京,還被乾隆展於圓明園。四幅來自同系列的掛毯現正於香港大學(港大)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展出,同場更別出心裁地展示了十一幅由北京朝廷的傳教士畫師創作的宮廷版畫《乾隆平定西域得勝圖》,將來自同年代的兩國乾隆印象共聚一堂。

  設計圖樣僅憑想像

  康熙在位時熱衷西學,而其孫乾隆也對西方文化頗有興趣,二人在位期間都接見過來訪的法國傳教士。後來經過兩國的貿易來往,彼此都受到了對方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刺繡、茶葉和瓷器走進了法國人的生活,而法國的建築風格、裝飾也被納入了圓明園的打造之中。

  港大美術博物館總監兼本次策展人羅諾德修讀博士學位時曾研習西方的掛毯藝術,他認為近年掛毯藝術不熱門是因為市面上的真跡少,因此這四幅出自為法國皇室效命的博韋作坊畫師布歇(François Boucher)之手的展品當屬難得。

  是次展出的掛毯於一七五九年在博韋製造廠編織而成,命名為《中國皇帝掛毯》,描繪了法國人想像中的中國帝王活動景象,體積龐大且保存完好。該系列一套共六件,完成一套需時三年,當年共打造了十套,其中四套為法國皇室所用,掛毯上織出的金色畫框和法國國徽便是供給皇室所用的標誌。

  有趣的是,設計掛毯圖樣的布歇未曾到訪過中國,因此僅憑想像來描畫清朝的景象。只有畫中的衣服、飾品、瓷器等還原了真實的清朝樣貌,畫中的人物竟是膚白如雪,金頭髮高鼻樑,十分「歐化」。另外在畫面中還納入了棕櫚樹等不應出現在北京的熱帶植物,竟添了幾分柬埔寨和越南的感覺。

  傳教士繪製歷史畫

  細看掛毯還能見到遠景處描畫了中式的建築,但畫風卻格格不入,似是生搬硬套了中國畫的房屋。不難讓觀者猜到當時布歇作畫的參照物是由中國傳來的各種刺繡品、瓷器及書畫等,難怪乾隆收到另一套掛毯時也覺有趣,後還將其展示於圓明園的一個歐式庭院中。羅諾德解釋,之所以展覽命名為「乾隆意象」,就是因為展品不是寫生,而是想像。在通訊不發達的十八世紀,這種想像與現實的偏差,也反映了當時中法文化交流程度。

  另一邊展出的歷史版畫作品也為展覽更添趣味,因這十一幅版畫由乾隆下旨,經供奉在北京朝廷內的耶穌會傳教士畫家繪製,一七六九年至一七七四年在巴黎鑄印,從展品的畫面精細程度也能辨出這批應是較早印出的版畫。

  這批畫作出自當時最受乾隆賞識的郎世寧、王致誠、安德義等畫師之手,以乾隆平定西域的功業為主題,但畫師們也未曾親眼目睹戰況,只能說是憑想像創作。畫作是乾隆希望歐洲人認識到真正的清朝氣派,印好後於歐洲流傳,彰顯其戰事功業和英雄氣概。

  「乾隆意象:路易十五的中國皇帝掛毯與北京宮廷戰圖銅版畫」展覽是「法國五月藝術節2017」的首個展覽節目,市民由即日至五月二十八日可免費入場,查詢詳情可瀏覽網頁:www.umag.hku.hk。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