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城隍廟保佑兩岸四地平平安安

時間:2017-03-28 10:17:18來源:大公網

  在內地人、香港人、台灣人,澳門人心目中的城隍爺,是民生安定風調雨順的象徵。「城隍」二字按字面意思解釋,「城」為城郭,「隍」為護城河。因堅固的城牆為城市所必須,所以取名「城隍爺」。禮記禮運篇:「天子大獵八,水庸居七」,大獵乃是歲末天子祭祀萬神之禮,水庸指的就是城隍,大獵乃是祭拜八位神明,其中城隍位列第七,這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的祭祀城隍之起始。

廟街城隍廟歷史悠久。

  在三國時代,民間已有祭祀城隍的廟宇出現,到了唐宋時代,幾乎每個地區的城池都建有城隍廟。明代對城隍的崇拜達到最高峰,不但追封城隍爺,還比照陽世的地方行政官,將城隍依轄區的範圍,由中央至地方分為五個等級,分別加以封爵。地方官員在上任的時候,都會先到城隍廟祭拜,尋求城隍爺的支持,離職時也要向城隍爺稟告,並請城隍爺包涵不到之處。

  五代唐朝愍帝始封城隍王爵,稱城隍爺;明初,中央至縣一律建壇祭祀城隍爺,各府城隍封為威靈公,州城隍封侯爵為綏靖侯,縣城隍封伯爵為顯佑伯,縣一級就叫縣城隍,管府就叫府城隍,管省就叫都城隍,管全國就叫天下都城隍。至清朝時,祭祀城隍爺已演變成官祭。 

  傳說城隍最初的起源應當是帝堯時代天子所祭祀的八神中的「水堯神」,後來城隍的信仰在民間又被附予人鬼傳說,常常是由生前品性端正,造福地方,或飽讀詩書的仁人君子,死後榮任城隍爺。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公正無私的判斷是非、掌管賞罰分明的重任。後來,城隍就陸續由已故的將軍或賢才德士孝子忠臣來代表。

  民間祭祀城隍爺有各種目的,原本其最初的職掌只是守御城池,保障地方治安。後來時事變化,漸漸加重其職能,包括祈雨、祝豐收、避兇祈福、驅邪除病、冥間諸事全部都歸其管轄,甚至管理科舉考試,成為冥府派駐陽間的地方官吏。

  上海城隍廟聞名遐邇。

  城隍爺信仰的社會功能在於:有威嚇及教化的作用:一般民眾進入城隍廟,都會感受到一種威嚴肅穆的氣氛,據說對不良分子具有嚇阻震懾作用,相信那些心存異端的港獨分子不敢踏入城隍廟半步。

  香港人對內地最熟知的莫過於上海城隍廟,其實內地很多地方如北京、西安等地都建有城隍廟。香港最出名的城隍廟則位於九龍油麻地廟街眾坊街。約於1865年由水上居民所建,十年後遷建現址。1972年重修完工後,加上油麻地城隍廟併入廟群,連同油麻地社壇、油麻地天后廟及油麻地書院,即同地段共內有五廟運作。

  香港人有句口頭禪:「咁近城隍,點解唔求番支好簽?」大概就是祈求好風好雨好運好程的意思。如此說來,香港年輕人應該多拜一拜城隍爺,與城隍爺推心置腹交個好朋友才是上上策。

  (大文中央廚房出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