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想像病?\葉歌

時間:2017-03-24 03:16:10來源:大公網

  有種病每年消耗美國醫療系統超過治療糖尿病兩倍的錢,但醫生無法診斷病因,治療結果也不理想,這就是所謂的「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Illness):由情志狀態引發的病痛。倫敦女醫生奧蘇利雲(Susan O'sullivan)在英國從醫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曾遇到過許多嚴重的心身病患者。他們的具體症狀包括失明、癱瘓、抽搐、劇痛或長期疲倦。但醫生診斷:這些症狀缺乏生理或病理根源,而是病人「想像」出來的。她為此發表《都在你的腦子裏》(It's All in Your Head)一書,分享她的經驗和分析。

  心身病並非現代特有。公元前四百年古希臘希波克拉底就發現病人因情感原因心動加速,汗流不止。互聯網時代心身病就更流行了。和重病患者長期接觸者會產生相似症狀。媒體對某流行病的報道會製造大量「病人」。不過,奧蘇利雲並不認為心身病人「無病呻吟」。個人情況不同,對疾病與不適的體驗也不同。別人眼中想像出的身體病痛其實掩蓋了巨大的情感創傷,是病人的真實體驗。因此,她建議應該鼓勵病人諮詢心理治療醫師,而不是武斷認定他們「撒謊」。

  相形之下,傳統中醫強調治病要治「整體」(wholistic),不要機械分割生理、心理;同時也關注預防,提倡通過改變飲食等生活方式來改善健康,顯得格外可信、可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