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身後「環遊世界」\小可

時間:2017-03-24 03:15:55來源:大公網

  清明節前後的一個月左右,是中國人的「掃墓季節」。在香港,小可聽到不少朋友為拜山唉聲嘆氣,倒不是說他們不認祖歸宗,只是身處現代節奏緊張的社會,拜山繁文縟節太多,自己日漸老弱,真有吃不消之感。

  小可有個朋友,每年兩次,例必隨夫於清明和重陽當日,從香港到內地,匯合內地十多二十個親戚,一行人擠車到廣州和東莞去拜祭幾個祖墓。作為女人的要準備好一切拜山所需的諸如雞肉燒肉果品冥鏹等東西。事情辦妥,夫婦倆深夜才回到香港。朋友說這樣的拜山,自覺一年比一年疲累,只是為人家嫂,也不好說什麼!

  七十九歲的台灣著名女作家瓊瑤,日前在臉書上發表了一封給兒子及兒媳的公開信,表示在她患重病不能作主時,不要把她送進加護病房,不插喉,讓她死得快最重要。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出殯,將她盡速火化,再花葬,讓她歸於塵土。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死亡是私事,不要麻煩別人。

  小可的母親,離世四年多,其時八十三歲。她去世前的一年,常常聽到新聞說很多人為了先人的骨灰無處安放而煩惱,政府覓地作骨灰龕場遇到不少阻滯,坊間反應,是這處不准,那兒不行,骨灰「在我家附近,大吉利是」雲雲。「骨灰」滿於患,有些人把先人骨灰龕放在長生店內,甚至有放於民居的,弄致滿城風雨。母親對我和我的姊妹弟說了多次:「你哋睇嚇幾煩,人死如燈滅,要後人咁苦惱,搵山地,搵骨灰龕場。我死後,要環遊世界,骨灰撒大海,唔要靈堂,唔要山地,唔要龕場,唔使拜山。」一個晚上的半夜時分,她在家跌倒,舉步維艱。進醫院,一星期後在睡夢中安詳辭世。家人百思不得其解,母親跌倒,醫生說她只是盆骨有點裂開,不必做手術,好好休息,讓傷口自然愈合就好了。母親生前辦過死後器官捐贈的手續,但因年事高,她的所有器官都派不上用場。家人同意讓醫院解剖母親遺體,這不僅可以弄清死因,也是對醫療的一種貢獻,也與母親不想給社會添麻煩的遺願不謀而合。驗屍報告說母親是內出血致命,這就解釋了她是因年邁用盡了全身力氣去打這場仗,結果戰敗。

  母親的海葬儀式,家人都參加了,費用全免。自二○○七年七月起,食物及環境衛生署(食環署)便開始設海葬儀式。可是很多人礙於封建思想,漠視這種方式,至二○○九年年末,海葬只有五百多宗。食環署廣為宣傳,於二○一○年年初,每個周末讓市民免費出海一次,於指定海域為先人作海葬儀式。

  母親沒有墳墓,沒有骨灰龕,但她的豁達高尚情操,永遠活在家人心中。恩情報不完,小可也效法母親,不厭其煩多次向家人預告自己彌留及身後之事:不插喉,不設靈堂,骨灰撒花園,不要牌匾,不要後人拜祭。食環署除了設海葬,也設回歸自然的綠色殯葬,先人骨灰種樹,花園葬。善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