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薩爾斯堡室樂團訪港\劉靖之

時間:2017-03-24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圖:薩爾斯堡室樂團演奏的曲目都是十八世紀末的作品

  香港藝術節經常邀請古樂團來港演出,今年只演奏一場(三月十日)的薩爾斯堡室樂團Camerata Salzburg所用的樂器雖然不是古樂器(十七、十八世紀的樂器),但演奏的曲目都是十八世紀末的作品:莫扎特的D大調嬉遊曲K205、A大調第12鋼琴協奏曲K414,海頓的D大調第11鋼琴協奏曲H06 X111:11、F小調第49交響曲「受難」La Passione Hop 1:49。

  這兩位古典樂派作曲家,加上貝多芬和浪漫樂派的先驅人物舒伯特,便是著名的「維也納樂派」——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德奧古典樂派和早期浪漫樂派四位大師所形成的樂派。二十世紀上半葉,德奧還出現了「第二維也納樂派」,他們是阿諾爾德.勛伯格(1874-1951)、安東.韋伯恩(1883-1945)、阿爾班.貝爾格(1885-1935)。

  莫扎特鋼琴協奏曲

  毫無疑問,莫扎特和海頓兩位作曲家代表了十八世紀末歐洲古典樂派,克里斯多夫.葛魯克(1714-1787)雖然也是古典樂派作曲家,但他的重要性主要是在歌劇上的貢獻。至於貝多芬,他在音樂史裏被當作是一位過渡性人物,是古典樂派與浪漫樂派的橋樑。在歐洲音樂領域裏,「古典」一詞的含義相當模糊:一、大致指一七五○至一八三○年間的音樂作品,包括古典交響曲和協奏曲的發展;二、具有規則性本質的音樂,簡潔、平衡是其特點,對比均勻、富於理性;三、極有傳世價值;四、「古典音樂」相對於輕音樂、通俗音樂、流行音樂。   上述四點,是音樂史學者、音樂學學者在聆聽、分析、歸納莫扎特、海頓以及一七五○至一八三○年代的作品之後所得出的結論。這次薩爾斯堡室樂團音樂會所選奏的四首管弦樂作品,很好地呈現了德奧古典樂派的內容和風格。

  人們說歌劇和鋼琴協奏曲最能代表莫扎特的天才,也就是說若想知道莫扎特的音樂天才,就要欣賞他的歌劇和鋼琴協奏曲,這兩種體裁的作品最能表達莫扎特通過人物和樂器的塑造、各種戲劇衝突矛盾的高度技巧,既自然又合理地形成、發展、最終的解決。音樂作品生動、活潑、優美,人物性格鮮明、角色之間互動,令聽眾目不暇給。

  莫扎特的鋼琴與樂隊的協奏曲也有這種效果——鋼琴與弦樂、弦樂與銅管、木管與弦樂之間,經常發出火花。第12鋼琴協奏曲寫於一七八二年,首演由作曲者本人演奏鋼琴。第一樂章Allegro(快板)由樂隊帶出兩分半鐘的引子,然後由鋼琴重複變奏樂隊的主題,非常快速流暢,充滿了青春活力,也富於戲劇感。

  三月十日演出當晚,鋼琴家Piotr Anderszewski邊指揮樂團邊彈鋼琴,合作緊密、互動精彩,整個演出由鋼琴作主動,既是演奏者又是帶領者。第二樂章Andante(行板),極盡優雅秀美之能事,莫扎特的慢樂章能溶化人的心房。第三樂章又回復到青春活力,朝氣蓬勃。

  嬉遊曲(Divertimento)是十八世紀時期的組曲,分幾個樂章,有時露天演出。有人譯為小夜曲或遣興曲(Cassation)。莫扎特的D大調Divertimento, K205寫於一七七三年,那時他只是一名十七歲的少年。

  這首室內樂有五個樂章:Largo-Allegro、Menuetto-Trio、Adagio、Menuetto、Finale-Presto。從速度上來講,這五個樂章的分布是廣板─快板、小步舞、慢板、小步舞、終曲─急板。

  當晚所見,薩爾斯堡室樂團有十九名團員:弦樂(十五人)、雙簧管(二人)、圓號(二人),團長(Concert Master)也是第一小提琴首席Gregory Ahss。古典樂派時代的樂隊,在上述十九人的基礎上再加上短笛、長笛兩支、單簧管兩支、低音管兩支、定音鼓等,共二十餘人,可以演奏莫扎特的歌劇、各種協奏曲以及海頓的交響曲。這首嬉遊曲也是輕快,嬉遊之作,為宮廷貴族私人慶祝活動而作的。

  海頓第49交響曲

  海頓的鋼琴協奏曲和第49交響曲「受難」,與上述莫扎特的兩首作品的體裁和長度相仿,風格也是古典樂派,但聽起來就不盡相同。海頓的D大調第11鋼琴協曲也有三個樂章:Vivace(活板)、Unpoco Adagio(稍慢板)、Rondo All' Ungarese(匈牙利風格的迴旋曲),寫於一七八○年代初,是古典樂派全盛時期,那時的鋼琴與貝多芬中年期間的鋼琴不同,承受不起貝多芬式的密集、複雜、強勁的衝擊。這首鋼琴協奏曲說明是為「羽管鍵琴或古鋼琴」所寫的。簡約─旋律、和聲、結構上均以簡約為海頓的作曲主導思想與風格。在處理主題、發展以至協奏曲的華彩樂段,都是簡潔、精緻、樸實,比莫扎特樸實多了。

  莫扎特靠的是天才,海頓靠的是技法,對旋律、和聲和調性,因此聽海頓的鋼琴協奏曲會覺得一切都合乎作曲法則,而莫扎特則天才橫溢,想學也學不來。

  海頓的第49交響曲寫於一七六八年,人們冠以La Passione,這個名稱可解釋為「熱情」,如貝多芬的「熱情奏鳴曲」,但實際上是有「受難」的含意,可能是由於一七九○年受難節期間在德國演出的關係。筆者認為海頓的交響曲以簡約的體裁和簡約的旋律與和聲所形成的古典樂派的形式平衡取勝,不大流露人的情感。標題音樂是浪漫樂派的特徵,用在海頓的器樂作品,不太適合,這一點在這首交響樂的第一樂章和第四樂章上猶為顯著。

  (香港藝術節供圖)

  (二○一七香港藝術節隨筆之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