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摘草莓可讓孩子學會更多課本之外的知識
香港地少人多,連找一處能親子遊的地方也不多。但原來錦田的錦田鄉村俱樂部就是一處親子遊的好去處,近年不少港人帶子女往日本、韓國、內地,於天然環境下讓孩子嘗試親手摘士多啤梨(草莓)之樂。如今大家毋須舟車勞頓也可享受同樣樂趣。其實親子不在乎摘到多少個士多啤梨,而是在於有一片綠色耕地,讓孩子非從電腦和電視上看到,而是親歷其境。/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文、圖
錦田這地方,一般人多會想到紅磚屋的跳蚤市場、吉慶圍,相信較少人會留意錦田鄉村俱樂部。
錦田鄉村俱樂部是適合一家大小同遊的地方。帶孩子去玩,最重要是交通方便。往錦田鄉村俱樂部,有了西鐵後,更加便利。在錦上路西鐵站D出口,轉乘601綠頂小巴,即可抵達。都市人生活忙碌,平日工作已疲累不堪,假期多留家休息或到樓下商場閒逛。可是當了父母,總不能日日將孩子置身於城市中的石屎森林吧?今次訪問的鄺氏夫婦就帶着一對子女,與另一對夫婦朋友及其子到錦田俱樂部採摘士多啤梨。
交通便利子女開心
鄺太好坦白說:「其實我喜歡逛商場,但有了子女後就減少很多,反而會多帶他們接觸大自然。摘士多啤梨只有冬天才是最佳季節,故一年通常只去一次,時間約在一至三月。去年玩過一次覺得不錯,今年再舊地重遊。小朋友當然開心,因為在家我不准他們拿鉸剪,但摘士多啤梨就可名正言順。我會帶着子女,講解哪些是好的士多啤梨。女兒細小,始終沒信心,每見一顆都會問我這顆好不?當我說可以摘這顆時,她就會很開心,我想她覺得自己很醒目吧!」
俱樂部的收費如何?
鄺太說:「免費入場。俱樂部的設施,除了士多啤梨園外,還有動物園、燒烤場,以及有一大片草地可以讓人放風箏。事前毋須預約,除非已經有人包場,否則隨時可以入場。摘士多啤梨要自備小竹籮,場內則提供小鉸剪,方便剪下士多啤梨,是故需有大人陪同比較安全。我朋友的太太就拿着兩個竹籃摘果子,非常大豐收。我見子女拿着一個小竹籃,一把小鉸剪,於綠油油的耕地上摘下士多啤梨,每摘一顆他們就哈哈大笑,感覺他們好有成功感。」
鄺太說,他們夫婦一有假期便會帶子女郊遊,「鄺先生任職社工,不時要帶青少年行山、露營,他本身就是一位郊遊愛好者。可是我們子女還小,有些活動不宜他們去。成年人難得有假期,本來喜歡逛商場的我,做了父母後一切以子女為重,再者我和先生也喜歡郊遊,所以多帶子女作戶外活動,讓他們在大自然環境下跑跳碰,他們就很開心,不一定是買玩具才令他們高興。」
鄺太說俱樂部設施很多,除了士多啤梨園地之外,還有動物園,園內養了羊、兔等給小朋友餵飼。園內也有適合小朋友的遊戲攤位,「當日沒有帶子女餵飼羊、兔,也沒有玩攤位遊戲,主要是摘士多啤梨。此園的士多啤梨分好幾種、日本的一百二十元一磅、韓國的一百元一磅、法國的八十元一磅。」
新界圍村值得一遊
「其實,現在新界已有多個士多啤梨種植園,如流浮山、粉嶺,聽說頗獲好評。至於錦田這一家,日子比較長久,加上交通方便,所以有較多家長認識。但此園的士多啤梨品質一般,可能是假期後才去吧,好的已被人摘了。我們摘的是日本的士多啤梨,埋單要一百二十元,消費算是便宜。田裏有水喉給我即摘即洗即食,那次摘的,入口尚算不錯。但想深一層,有時覺得幾『搵笨』,他們就是交了田地給你們摘,他們省功夫又賺錢。算啦!香港親子遊的地方並不多,時下港人有些反璞歸真,假日喜歡租耕地耕種,耕種其實好辛苦,真是『攞苦嚟辛』。哈哈!」
錦田除了有小朋友愛玩的地方外,也有紅磚屋的跳蚤市場、吉慶圍等古村可以遊覽。自從有了西鐵後,到訪遊客相繼增長,連帶村屋樓價亦有升無跌。鄺太居住屯門,前來錦田非常方便。今次她亦帶孩子於附近逛遊。
「紅磚屋的跳蚤市場,售賣較有特色工藝品且多是自家製作,也有小店可以嘆個下午茶,價錢相宜。至於吉慶圍,在小朋友看來就是『黑麻麻』的圍牆,興趣不太大。時至今日,圍牆內的舊屋大多改建成現代樓房,少數比圍牆更高,甚至伸出至圍牆以外。基於獨特的建築特色及歷史地位,吉慶圍神廳、圍門、四面炮樓及圍牆已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也值得帶孩子一看。如有喜慶節日,會有舞獅、盆菜宴,到時帶小孩來,相信他們更有興趣。」
村屋價錢水漲船高
鄺太說錦田以前有一間舊式酒樓,有豬油撈飯,著名燒鵝,很多人開車來這裏光顧,更可隨意泊車,沒有「免阻車輛出入」的告示,因為如有阻塞,職員便會叫咪,通知車主把汽車駛離,讓被阻的車輛離開。但酒樓於早幾年被一間連鎖式酒樓接手,隨意泊車依舊,但食物跟往時已大不相同了。鄺太還說:「還是以前的好吃,較有地道風味。」
別了鄺氏夫婦已是夜幕低垂。但見街燈通明,自己多留一會看看。眼前每間屋都是獨立式房子,如非街道人來人往,否則還以為自己去了外國。香港地少人多,在通往新界交通越來越方便之後,這裏村屋的樓價也隨即水漲船高,今日所見的村屋,布置已很現代化,前面可以泊車,也可以化身成小花園,各適其適。見到一間村屋,屋前停泊了三部車,樓高三層,佔的面積很大。當轉入小巷則有不少舊式村屋,講到裝修當然不能和現代的設計相比,且還顯得有點殘舊,形成一個新舊村屋的強烈對比。
從村屋往西鐵站方向走去,有一道橋,兩旁擺放了很多單車,估計是有些居民住得較遠,於西鐵下車後再踏單車回家,既可運動,踏着單車迎風撲面亦是紓緩壓力的一種方法。到接近西鐵站,見到一片大空地,相信這是鄺太之前提到周日有人擺設攤位售賣特色產品的跳蚤市場。終於進入西鐵車廂,回頭一望,錦田還有幾多變遷,有誰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