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將於香港時間周四凌晨公布議息結果,市場目前已百分百肯定會加息四分一厘,而且大部分人相信聯儲局在五月份、六月份將會再加息。
數據未反映經濟過熱
若確如市場預期,聯儲局可說是決心盡快把利率水平正常化。惟美國經濟近年增長外強中乾,首季數據表現理想大都是因為沒有了去年嚴寒天氣的影響,並不一定是實際需求和生產力上升使然,次季的增長未必如首季般理想。這種情況下,聯儲局若開展另一次急速的加息周期,經濟復甦恐怕會受到嚴重衝擊。
上周五美國公布上月非農新增職位達23.5萬個,優於預期,但若細心觀察,便會發現上月非農新增職位大幅增長,全靠天氣因素的幫助。例如正在放緩的建造業,上月因為天氣較往年同期和暖,所以新增職位仍比去年大升了三倍;同時,因為美國今年二月份較歷史平均和暖,只有18.4萬人因為天氣因素而不能找工作,比起以往二月平均錄得的36.5萬人還要少一半。有分析更估計,若今年二月份的天氣與往年一樣寒冷,將有更多人待在家中不找工作,新增職位可能只有5.5萬個。
這些統計未必一定準確,但事實上,美國經濟增長的確仍然平均處於2%以下,去年末季增長率更只有1.9%,距離美國總統特朗普所希望取得的3%至4%仍有大段距離。
這說明美國經濟目前根本未有過熱的跡象,若聯儲局仍然勉強地急速開展加息周期,經濟復甦便肯定會受到嚴重的威脅。回顧美國自從1970年至今的數次頻密加息周期,大多數時期的經濟增長率在加息周期完結後均會轉差,而且除了滯脹年代外,聯儲局每次開始積極加息時,美國經濟增長率平均有3%,這可能說明美國經濟必須要有這個水平才能抵禦加息的影響。在對上次加息周期開始時,增長率本來有3%,但在加息周期結束後,增長率卻跌至1.2%。
通脹率仍未達標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加息周期前,聯儲局喜用作為通脹率參考的個人消費核心指數大部分時間均處於2%以上,在滯脹年代,通脹率更曾高達10%。
然而,目前的通脹率卻只處於1.7%,是歷次加息周期以來最少一次。由此可見,聯儲局今次其實未具備開展另一次急速加息周期的條件。勉強為之,只會打擊經濟復甦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