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很多藝術大師,但真正的大師其實沒幾個。現代舞蹈劇場的德國舞蹈家翩娜.包殊,乃是當之無愧的舞蹈大師。當人們仍在探究如何以技巧來跳舞,翩娜已開始探索人們到底為何要舞動?人心潛藏着什麼?那股潛力怎樣激發我們的思潮,然後透過身體釋放思想,鼓動心靈。翩娜的舞蹈作品既展現藝術美學的合成,也在展示人類生活的普遍性,因而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
今年香港藝術節,翩娜的舞蹈團來港演出了《穆勒咖啡館》和《春之祭》。前者的舞台布滿咖啡館小桌子和椅子,一位像夢遊般的女舞者,與兩位男舞者產生若即若離,愛恨交纏般的關係。另一位女舞者遊走其中,再加上活像店主的貴婦人冷眼旁觀,以及好管不平的男侍應穿梭往來,全劇就像一幅人間眾生相。
《春之祭》是翩娜早期較表現「技巧」的作品。幾十位舞蹈員同台演出,大部分都是群舞場面,從頭到尾澎湃激昂,強烈的肢體動作之下,表現了人類原始的追求慾望。激動人心之處,尤其在於舞台上鋪滿一層黝黑泥土,舞蹈員在泥土上追逐、跳躍、翻騰、跌撲。人與人之間離合聚散,人與土地之間親和合一。演罷全劇,舞蹈員渾身汗水與泥土融合,形成緊密的人與大自然關係。我也算是翩娜「粉絲」,該團每次來港演出我都不會錯過。在香港回歸的二十年前,翩娜特意為香港編排的作品《抹窗人》仍然歷歷在目。翩娜離世已經八年了,但其作品仍然長存人間,成為藝術界永恆的光彩。